貼近美好事物 法國回歸人本的藝文教育
法國藝術文化教育想達到的是回歸人本,教導學生接近美好事物,同時參與公眾文化藝術事務。一群積極參與文化事務、懂得欣賞藝術、了解歷史脈絡並習於獨立思考的公民,就是國家發展的最好資產。
文/曾婷瑄 (中央社駐巴黎記者)
法國,作為藝術大國,從小就開始積累國民對於美感的認知。然而,與其稱之為「美感教育」,法國更愛稱其為「藝術與文化教育」。
10%原則的藝術教學實踐 發展創意與批判精神
19世紀末,法國政府便在課程中加入繪畫、陶土、音樂等課程,不過重要性遠不及當時的家政課。
1968年,政府舉辦「創建新的學校」研討會,強調藝術教育的當代性以及讓學子接近藝術家的意義。研討會學者呼籲把藝術文化課融合在課綱中、連結其他學科,且把文化活動延伸到校園之外,可謂一重要里程碑。1973年,「10%原則」上路,亦即規定學校課程時數的10%必須用於藝術相關教學與實踐。
根據教育部的定義,「藝術與文化教育目標在於讓兒童與青少年擁有藝術領域的特殊能力,並在推動文化與藝術形式多元性上扮演重要角色。它是每個人人格養成與文化認同建構的關鍵要素」。
透過藝術與文化教育,學生將學習用語言「培養分析與表達的能力」。此外,教導學生如何「選擇、評斷、參與公民社會」,更是重點課題。
藝術文化教育高等委員會(HCEAC)2005年成立,專職推動學校的藝術文化教育。HCEAC在2016年公布藝術文化教育章程,其中強調帶領學子接近藝術作品、接觸藝術家與藝術實踐,以及認識藝術的重要性。該計畫的目標,便是要「透過發展感官、創意與批判精神,形塑與解放作為個體以及公民的學子」。
沉浸式藝文體驗 進電影院來場校外教學
在這個原則下,許多子計畫全國展開,也讓我們看見藝術文化教育可以有如此多樣化的開展方式。
首先,例如由教育部、高等教育部、文化部與農業部共同執行的「1%藝術日」。參與計畫的受補助公共建設,必須拿出1%公共工程經費,用在創造或購置現代藝術品,做為該公共建設的裝置藝術,並供當地教育機構參觀。
而「教室即作品」(La classe, l’oeuvre !)計畫,便是搭配「歐洲博物館之夜」活動,邀請學校與附近的美術或博物館合作,一個班級選擇一件作品或文物,對其進行詳盡研究,並在歐洲博物館之夜中公開呈現介紹。目的是要透過博物館之夜活動,活化班級、作品與當地美術或博物館間的連結,同時訓練學生研究、理解、詮釋並解說作品。
另外,在連結藝術家與校園上,「創作進行中」也提供了很有意義的機制平台。這個機制公開召募年輕藝術家,補助他們到偏遠中學駐校創作。除了提供藝術家創作資源,激發出連結當地社區、學校的藝術計畫,更可以讓孩子近距離接近藝術家,和藝術家互動,甚至共同創作。
藝術文化課也含括文化產業的面向。教育部與國家電影中心(CNC)近20年前開始合作,共同主持「中學電影院」及「高職校電影院」計畫,召集各地電影放映單位以及文化機構,邀請中學生觀賞適合的電影,並由老師以及文化機構人員帶領映後賞析與討論。
除了形塑理解電影的能力與品味外,也要養成年輕學子進電影院的文化習慣,建立他們與電影院的經常連結。換句話說,就是培養這些學子成為未來法國電影產業發展的支柱。據教育部統計,每年約有150萬名學子參與這項計畫。
由此可見,藝術文化教育的內涵豐富多元,並不僅限藝術知識,更包含積極接觸藝術文化產業的各種管道。
然而,第一份藝術文化教育調查報告去年10月出爐,教育部長布朗凱(Jean-Michel Blanquer)在公布報告時表示,結果差強人意,許多事項都還有改善空間,例如校外非政府組織夥伴就經常淪為課程的執行者,而非與學校老師共同規劃討論的發想者。
對於藝術教育的執行現況,報告指出,幾乎所有的學校都至少組織一種文化活動,其中最普遍的,就是參觀美術或博物館。然而,每四位中小學生中仍有一位沒有參與到相關活動或計畫。而10所校園中,有七所曾舉辦藝術文化相關的旅行,以及與藝術家的面對面交流。相反,寫作俱樂部、交響樂團和電影俱樂部則仍待發展。
貼近美好、尊重多樣性 回歸人本的法式美學
從法國藝術文化教育的宗旨與行動可看出,他們認為,學生必須要先有人文涵養,才能體會美的本質。因此,「美感體驗」是和「藝術體驗」以及「反思與批判體驗」,共同被包含在藝術文化教育之中的。
根據上述報告,藝術文化教育希望發展「文化民主化以及公平機會原則」,並透過學習經典,與其背後的歷史、社會、文化意涵,養成孩子接近藝術的習慣,以及審美、詮釋與批判思考的能力,以增進國民對於文化多樣性的尊重。
換言之,法國藝術文化教育的目的,並非增加國民的「競爭力」,該詞彙在所有政府相關文件上的缺席證明這只是附加價值。教育真正想達到的,是回歸人本,教導自幼稚園到高中的學生,如何接近美好事物,同時積極參與公眾文化藝術事務。
一群積極參與文化事務、懂得欣賞藝術、了解歷史脈絡並習於獨立思考的公民,就是國家發展的最好資產,而這正是法國如此嚴正看待這堂課的原因。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