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萊塢軟實力 讓中國也服軟
不論在經濟發展還是國力,中國總自認比另一個東方大國印度強,但最近竟因一部寶萊塢電影,讓他們收起目空一切的「強國夢」心態,開始自我反省,成為難得的現象。
文/康世人 (中央社駐新德里記者)
自從中、印部隊6月在邊境洞朗對峙後,雙方不管是官方往來還是民間互動,都跌至冰點,尤其是民間輿論經常有醜化或仇恨對方的傾向。
不論在經濟發展還是國力,中國總自認比另一個東方大國印度強,最近竟因一部寶萊塢電影,讓他們收起目空一切的「強國夢」心態,開始自我反省,成為難得的現象。
能讓自認「超英趕美」的中國輿論自省的電影,就是由印度天王阿米爾汗(Aamir Khan)主演的寶萊塢電影《我和我的冠軍女兒》(Dangal)。
這部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 描述一位原是傑出摔跤選手的父親,透過培訓女兒們成為摔跤好手一圓自己夢想的故事,劇情還觸及印度的體育官僚、社會觀念、婦女地位等諸多議題。
在探討嚴肅的課題之際,《我和我的冠軍女兒》也摻入了父女衝突與濃厚親情,還有忍辱咬牙受訓等感人情節,電影在中國上映狂撈12.95億人民幣(約新台幣60億元)票房,創下非好萊塢外國電影在中國的最佳票房紀錄,也擠入中國前20大賣座電影。
印度寶萊塢電影常給人以歌舞為主、劇情為輔的印象,這點甚至常被中國民眾拿來嘲笑。但當中國拍攝的電影多以特效和明星為主打,劇情必須符合中共「強國夢」的控制而走不出國際大門,印度寶萊塢電影早就橫掃全世界。
以《我和我的冠軍女兒》為例,不但在兩岸三地創下高票房,在歐美、東南亞、中東等地也獲得好評,全球票房高達3.2億美元(約新台幣97億元)。
除在印度國內熱賣,寶萊塢電影早因許多印度人僑居海外而輸出。這些電影以不輸好萊塢的敘事技巧和電影技術,吸引許多海外非印度裔民眾觀賞。
根據寶萊塢統計,印度電影的傳統市場包括50個國家或地區,最大市場是美國、印度勞工很多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印度過去的殖民母國英國、擁有許多印度裔公民的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還有香港、澳洲、紐西蘭、北非等,甚至連法國、瑞士和德國,也擁有觀眾群。
寶萊塢年產1,000部電影,平均每天可推出三部,如此龐大的產量,讓寶萊塢必須不斷推陳出新,即便照抄美國好萊塢電影橋段,也比原抄襲場面要豪華、盛大十倍,如果劇情又非常吸引人,在全球賣出好票房肯定不是問題。
以近年寶萊塢電影來看, 以動作和特效著稱的歷史大片《帝國戰神:巴霍巴利王》(Baahubali: The Beginning)和續集《巴霍巴利王:磅礡終章》(Baahubali 2: The Conclusion) 在全球就分別創下約新台幣30 億元和80億元的極佳票房。
真人真事改編、探討印度「娃娃新娘」議題的寶萊塢女性電影《炙熱豔陽下》(Parched),在全球61個市場上映,票房雖然平平,但獲得2016多倫多國際電影節、2016洛杉磯印度電影節最佳女演員、觀眾票選獎,2016台灣女性影展開幕片等多個榮耀。
印度寶萊塢軟實力能夠橫掃全球,題材多元是重要因素之一。與中國審查控制讓電影人無法自由發揮相較,印度在自由民主的創作環境下,什麼題材都可變成電影,批判印度軍警貪汙與黑道勾結的題材也可以,造就寶萊塢電影題材多元化。
寶萊塢電影產量大,造就激烈競爭的環境,必須不斷精進翻新,才不會被市場淘汰。另外, 印度曾受英國殖民統治,英語成為印度共通的主要語言,也有助於寶萊塢以英語將電影行銷到世界。
寶萊塢電影《憤怒的印度女神》(Angry Indian Goddesses) 被視為是印度首部女性電影,成功銷售到海外61個市場。導演那林(Pan Nalin)說,過去在國際發行電影累積了一些經驗,讓他意識到僅僅是一部好電影還不夠,還需要一個吸睛的電影標題,好的英語電影標題,將會讓電影獲得好的回報。
此外,寶萊塢電影近年強化劇情,減少外國人不習慣的歌舞說唱場面,讓印度電影更受國際市場歡迎,成為印度在全球展現軟實力的火車頭。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