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制福島5縣食品 專家認為有盲點
日本核災食品專題2(中央社記者張茗喧、楊淑閔台北2日電)日本核災區食品是否解禁引關注,參與風險評估的學者指出,禁止輸入福島5縣市食品,反可能遺漏高風險的食品,將來若調整日本食品管制政策,應逐步進行並多溝通。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去年底公告兩份報告,其中「受輻射影響食品之人體健康風險評估」報告建議打破「地區」禁令,改以「有無受輻射污染」把關;「日本水產品輻射風險評估」報告則指日本水產輻射值的致癌風險,低於國民健康署所訂定的可接受致癌風險範圍。
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日前表示,核災事件已發生近7年,日本食品政策需要檢討,未來可能會比照美國,改為禁止高風險食品輸入。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則說,政府處理日本食品進口管制仍以國人健康為第一考量、參酌國際標準與科學依據等3原則,目前並未開會討論。
●禁核災5縣食品輸台 專家分析2大弊端參與核食風險評估報告的慈濟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助理教授謝婉華表示,衛福部對日本核災區食品採取「地區管制」,但近年替食藥署進行輻射食品風險評估時,曾檢視日本政府對於全國食品的輻射檢測報告,發現近年檢出率已相當低,檢出的輻射值也遠低於法規限制。
她說,評估報告的研究團隊以國人攝食量、各年齡層常吃的各類食物等數據,帶入日本核災區食品輻射值進行計算,發現可能攝取的輻射量導致的致癌風險是可被忽略的,才會建議政府將現行的地區式禁令,改為以食品風險高低作為是否輸入台灣的標準。
現行地區管制禁令有2大弊端,謝婉華分析,第一、核災事件發生後,整個日本的食品都有遭受輻射污染的風險,若是只著重在限制核災福島5縣市食品,可能會疏於管理其他縣市食品,讓5縣市以外的高風險食品成漏網之魚。
其次,現行規定只禁止福島5縣市製造生產的食品輸台,但很難管到原料是不是來自核災地區。
簡單來說,核災地區生產的農產品等原料,只要被運到5縣市以外地區或國家進行加工,核災食品產地從此鹹魚大翻身,同樣能進口到台灣,因此限制產地的意義並不大。
不過,即便日本再怎麼強調輻射值符合法令標準,台灣人不敢吃就是不敢吃,謝婉華說,因此如何訂出一個民眾可接受的值,讓食物既能兼顧安全又能讓民眾敢吃,是政府未來必須思考的重點。
●核食健康風險應揭露 吃不吃全民決定一名擔任公職故不願具名的公衛專家表示,過去6年多的邊境檢驗資料顯示,即便已經限制5縣市產品輸台,其他縣市仍有輻射值較高的漏網之魚試圖進口台灣,例如茶葉、香菇、野菜等等,變成「該管的沒管好,不該管的管太多」。
這名公衛專家表示,台灣嚴密監控福島5縣市以外的食品已長達6年,雖然全數檢驗結果都符合法規,但可從中看出哪些食物多次被驗出微量輻射,哪些從來都沒驗出過。
這名公衛專家認為,未來若真的改依風險高低管制日本食品,食藥署不妨列出將較常檢出輻射的食品清單,在確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告訴民眾吃了多少、風險可能增加多少。雖然再怎麼吃致癌風險都低到可被忽略,但只要沒有人想買,業者自然不想進口。
此外,若單純以高低風險管理,就像美國、歐洲一樣,每一批送來通通檢測輻射值,測不過就退回去,貿易商怕損失慘重,進口日本食品時勢必盡力把關。
這公衛專家建議,政府應分階段開放核災區食品,先開放過去檢驗看起來最安全的、從來沒有驗出輻射的類別,不要讓台灣人一下子就得面臨「全面開放」恐慌,等到民眾接受度高一點,再一步步開放。
●聽到核食就怕 關鍵在民眾不信任把關台灣食品安全促進協會理事長、台大毒理學研究所副教授姜至剛表示,日本食品生產約12.6%來自福島之外4縣,如果希望做到真正的把關,從風險的角度去管制才是更為科學的方法,從找出危險的食物做起。
姜至剛分析日本這些年來的科學監測數據,重複檢出超標輻射是蕈菇類,這是因為植物的特性,吸收、濃縮環境中的輻射,所以量特別高;另一個是野生鳥獸類;但是偶爾會在不同縣市農產品、茶葉、水產品的檢測中有異常。
姜至剛認為,集中在「蕈菇類」或是「野生鳥獸類」才是管制高點,所以禁止輸入日本野生鳥獸肉類,這方面沒有問題。蕈菇類方面,日本國內監測出超標,台灣是做成乾燥的菇蕈,檢出結果並沒有像當地那樣明顯,但是畢竟是同一種植物的製品,持續監測是必要的。
各國都有歷史資料可分析民眾輻射暴露風險,姜至剛建議衛福部應善用日本、香港、美國的監測資料,評估食品安全與否,例如菇類、野生鳥獸肉類都是主要輻射超標品項,就不該開放進入台灣,但衛福部必須把政策講清楚、說明白,讓民眾都能了解。
姜至剛說,民眾對於核災食品的恐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基於對商人、進口商的不信任,因此政府如何做好把關就相當重要,包括抽檢模式,讓抽樣樣本數、代表性足以令民眾安心,是政府需要思考的方向。
他也坦言,日本核災區食品爭議已流於民粹,從科學問題變成難解的政治紛爭,最近韓國也因為限制日本水產進口,遭世界貿易組織(WTO)仲裁,顯示核災區食品解禁問題不是只有單一風險,台灣若要融入國際社會,在自由貿易的架構下擁有競爭力,勢必要和國際接軌,以更科學的方法管制日本食品。
他並建議不應該由單一官署面對,應該由層級更高的行政決策等級整合判斷執行,同時也要深耕全民教育,養成判讀、思辨基本資料的能力。
●核食開放爭議 食安辦:不是是非題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主任、台大園藝系教授許輔指出,國際的科學監測資料顯示,不侷限福島5縣市地區,高風險產品要加強管制、禁止進口,例如野生鳥獸類不在市面流通,反而能有效管制風險,這不是開放、不開放的二元式簡化邏輯。
若改採國際的高風險產品管制,日本水產品叩關是否對台灣水產品產業會否產生衝擊。許輔說,日本水產輸台採空運,成本高,走的是高單價市場、頂級客層,所以影響不大。
許輔強調,日本食品管制的事實、邏輯並不是拿核災區食品換貿易,而是管制的科學專業基礎是否受到國際接受,韓國若無法提出科學事證支撐其管理機制,一旦敗訴,敗方要跟勝方重新談判相關貿易機制,並會傷及自己在國際上的聲譽,影響層面很廣。
他說,其實回歸國際重視的科學管理機制,對台灣的食安跟國際發展才會雙贏。(編輯:陳清芳)1070202
延伸閱讀》日本核災將屆7年 核食大事你記得幾件
延伸閱讀》日本核災區食品把關 台灣國際不同調
延伸閱讀》核災成魔咒 管制日本食品政策動輒得咎
延伸閱讀》是否解禁日核食 謝長廷強調勿陷意識形態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