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整改令回頭看 不拚經濟改問環保KPI
中國台商環保求生戰專題之1(中央社記者江明晏台北14日電)中共19大後,環保政策成顯學,去年底的昆山停產令,讓台商餘悸猶存,近期的「回頭看」計劃更顯示中國整改來真的,台商觀察,早年拚經濟的中國大陸,現在更重視環保KPI。
過去,中國是世界工廠,為了經濟成長率能有漂亮數字,不惜犧牲環境生態,中國霾害空污、地下水不能喝、土壤污染等事件屢見不鮮,成為生活常態。現在中國官方企圖翻轉這樣局面,打響「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
去年底,中共第19次全國代表大會(19大)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宣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根據彭博社統計,習近平在19大報告中提及「環境」或相關字眼的次數高達89次,反觀「經濟」的字眼則只出現了70次,顯示中國現階段更加重視環境改革問題。
政策方向轉變,使得近年來中國官方以環保因素要求工廠停工或限產的例子愈來愈多,去年底中國昆山實施限污令,讓台商措手不及,儘管後來喊卡,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一再宣示「美麗中國」,以及各地環保稅已在2018年開徵,都顯示中國環保法規趨嚴已是既定態勢。
近期,中國第一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計畫告一段落,揭發多起「表面整改」的工廠企業,也接辦數件群眾舉報生態污染案件,根據中國中新網報導,光是江蘇省分立案處罰環境違法的企業就高達1401家,罰款金額近人民幣2.4億元。
設點江蘇的台商對中央社記者表示,中國今年這一波清查規模涉及10個省分,光是江蘇省就有超過7000家業者被稽查,且範圍不限於工廠,還包括KTV、墳墓、農地、養豬場等,整改項目有噪音、油煙、廢水等,大小台商都遭波及。
長年在印刷電路板(PCB)產業的高層觀察,中國早年會為了「拚經濟」,對環境問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現在則是不管你拚不拚經濟,先求環保KPI」,環保議題在中國現已升格為政治問題,中央一個命令下來,下面地方官員「剉咧等」,為保官位,就請地方廠商配合整改。
中國對環境保護的管理邏輯,也從早年的「污染治理」,轉變為「事前預防」,因此,環保團體等檢舉工廠案件、地方政府環保單位稽查停工整改事件頻傳。
中華經濟研究院進行2018年上半年台灣採購經理人營運展望調查時,一併了解製造業對中國環保政策的看法,結果顯示,製造業約有51%受訪企業表示,中國環保法規趨嚴會對公司訂單或營運造成影響。
台灣廠商認為,中國環保法規造成的主要影響層面,前3大影響為「國際大宗原物料價格變化」、「供應鏈延誤或中斷」,以及「技術轉型升級」,分別占了59.4%、49.2%以及21.9%。
中經院助理研究員陳馨蕙說明,中國早期為了拚經濟,並不特別注重環保,且大量擴張鋼廠、工廠,造成產量過剩,如今中國政府為了壯大實力,喊出「中國製造2025」,力拚提高產業競爭力,環保法規趨嚴也是驅使產業轉型升級的作為之一,廠商必須符合環保的高標準,否則就得面臨被淘汰的危機。(編輯:林淑媛)1070714
延伸閱讀》中國環保法規無限上綱 台商加碼投資台灣
延伸閱讀》中國高舉環保旗幟 加速台商淘汰賽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