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與貓奴

發稿時間:2025/08/22
貓,與貓奴:從神話、歷史、科學及大眾文化,重新認識我們的靈性夥伴
貓,與貓奴:從神話、歷史、科學及大眾文化,重新認識我們的靈性夥伴
作者|約翰.A.拉許(John A. Rush)
譯者|王惟芬
出版社|日出出版
出版日期|2025/08/27

我們為什麼要養貓?

我們心甘情願成為貓奴,為牠們準備餐點、整理貓便盆,給牠們擁抱和愛。

要如何解釋人類這種看似非理性的行為,這可以追溯到我們最最古早的祖先。

作者拉許教授從神話、歷史到現代科學,探索貓的演化、感官與行為特徵,皆是牠們彷彿擁有「靈感」般的能力,能感知人類無法察覺的事物。

這段從掠食到共生、從畏懼到親密的演化旅程告訴我們──貓不只是家庭中的同伴,更是連結人類心靈與未知世界的橋梁。

內容節錄

《貓,與貓奴:從神話、歷史、科學及大眾文化,重新認識我們的靈性夥伴》

古埃及人如何使用貓(部分摘錄)

為了進一步說明古埃及人其實並不崇拜貓,讓我們來回顧一下貓在當時如何被使用。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種是象徵意義或靈性上的,另一種則是實際身體上的。貓最具靈性意涵的用途,或許是作為向彼世傳遞訊息的媒介,在某些文化中,有時是透過熊來完成,儘管我們的遠古祖先並沒有將熊拿來獻祭並將其製成木乃伊,但使用方式卻相當類似。據說,我們的古代祖先在冬季時進入洞穴,請求冬眠的熊向彼世傳遞訊息──讓其他動物回來被獵食(這些動物就是那一餐)。古埃及人也做了同樣的事,首先獻祭貓,再讓牠將訊息帶到靈性世界。在此情況下,貓可被視為一種薩滿角色,雖然尚未像熊或後來的人類薩滿那樣具有主導地位,但牠們確實負責與眾神溝通,尋求賜予、建議和預知未來。這種溝通有時也會針對親人和最近去世的人,因為他們已通過歐西里斯的審判,正生活在西方的蘆葦平原,最適合為在世親人求情。這可被視為一種心理治療;透過與貓相關的儀式,讓人有所行動,而這在許多情況下,會比什麼都不做來得好。

在實際用途上,當時貓也負責守護宮殿和神廟附屬穀倉中的糧食。貓在這方面的價值最為重要,畢竟埃及素有中東麵包籃之稱。不過貓還有其他用途,人們也認為貓具有化解災厄的靈性力量。例如,將貓脂肪塗於某些區域以驅除老鼠。正如古埃及學者傑蒙(Philippe Germond, 2001, 77)所評論的:「貓也對魔法與醫學領域有所貢獻,牠們的脂肪、皮毛與糞便被廣泛應用於各種製劑之中,儘管這些配方的療效常令人存疑。一份醫學紙莎草紙上載明『⋯⋯要防止老鼠靠近,可以在所有東西上塗上貓脂肪,』同樣的成分也用於治療燒傷、舒緩關節僵硬和預防白髮。」

古埃及學者瑞夫斯(Carole Reeves 1992, 12)進一步指出:「英國埃及古物學家威廉.弗林德斯.皮特里爵士(Sir William Flinders Petrie)在一八八八年至一八九○年間在埃及古都拉罕(Kahun) 進行挖掘,發現幾乎每間房子都曾遭老鼠侵擾,牠們的洞穴裡塞滿石頭和垃圾。他還出土了一個陶製捕鼠器。可見當時人們飼養貓是為了守護食物和穀物,避免齧齒動物前來偷食,若無法飼養貓,則建議塗抹貓脂來驅鼠,其氣味具有威懾作用。

老鼠為避免被捕食,改變了牠們的氣味和聲音的基因編碼,就像貓一樣──這正像是一場演化上的軍備競賽。貓脂的氣味暗示著附近有貓,很可能確實具有驅鼠效果。也許當時的祭司相信貓脂中含有某種神奇力量,不過這點我們已經無從得知。同樣地,貓脂、貓舔過的皮毛(含有貓特有的酵素)和糞便,或許都具有驅鼠效果──我們在這裡再次看到老鼠不想被捕食的本能,以及貓的存在顯然具有生存價值的證據。

而貓毛則會拿來治療燒傷:

一塊蛋糕

貓毛

混合搗碎後,塗抹於傷患處。(Bryan 2021, 69)

古埃及人還會製作一種叫做「奇斐」(kyphi)的物質,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奇斐主要用途是當作焚香,當中含有特定的藥草和樹脂──成分依配製者而改變。其用途包括控制氣味和掩蓋口臭。古埃及人的牙口不好,主要是吃麵包造成的。由於當地風沙多,導致麵包中含有大量沙粒,長期食用下來,就像用砂紙磨牙一樣,導致膿腫、牙齦問題和口臭。奇斐的名稱在各地略有不同,而且還有其他用途。

而另一種名為「卡培」(Kapet)的配方是奇斐的變化版,這將我們帶回藥物的心理作用領域,因為它的用途是避免神、惡魔和死人的有害影響。其配方不僅需要前面提到的草藥和樹脂,而且還包括在德語中恰如其名的Dreckapatheke(意思是「污物藥」),材料包含獅子、鱷魚、燕子、瞪羚、鴕鳥和貓的排泄物,以及蠍毒、驢毛、鯰魚鬚和鹿角等(Manniche 1999, 55)。

不過,後來有人重新評估了這類「污物藥」的功效,認為古埃及人搞不好是全球第一個使用抗生素的人。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