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性偏見

發稿時間:2022/11/11
隱性偏見
隱性偏見
作者|潔西卡.諾黛兒
譯者|姬健梅
出版社|平安
出版日期|2022/10/31

為什麼我們無法平等看待每個人?全面破解「慣性思維」的認知陷阱

  想要扭轉腦中的刻板印象,我們必須從自己的「思維」著手,透過自覺、釐清動機,聚焦在人們之間的共同點,而非刺眼的相異點,並為我們腦海中下意識出現的每個「認定」提出「替代解釋」。當我們擺脫成見的框架,讓理性驅動思考,就能突破認知藩籬,縱觀全局,成就不設限的聰明人生!

文章節錄

《隱性偏見》

  雖然很難確知偏見在人際互動中起了多少作用,有愈來愈多的研究證實了差別待遇的確存在,幾乎遍及人類經驗的每一個領域,影響及於形形色色的社會群體。在最好的研究中,只有一個身分標記被改變,其餘的變數均維持不變。研究發現:如果你想被研究所錄取,而你的名字聽起來像是印度裔、華裔、拉美裔、非裔或女性,那麼你收到校方回覆的可能性就比你叫作布萊德‧安德森時來得小。如果你們是一對同性伴侶,你們在申請房貸時就比異性伴侶更可能遭到拒絕,也可能會被收取更高的費用。一項研究發現:如果你是個有犯罪紀錄的白人求職者,你得到回音的可能性會高於有犯罪紀錄的黑人,甚至會高於沒有犯罪紀錄的黑人。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如果你是拉美裔或黑人,比起白人病人,你得到鴉片類止痛藥物的可能性比較小;如果你是黑人,即使你受了外傷或動過手術,情況也仍是如此。如果你是個肥胖的小孩,和苗條的小孩相比,老師比較會懷疑你的學習能力。如果你的嗜好和活動暗示出你成長在富裕的家庭,而非有個貧困的童年,你向法律事務所求職時就比較可能得到回音,除非你是個女性,在這種情況下,你會被認為不像富有的男性那麼全心投入。如果你是個黑人學生,比起有同樣行為的白人學生,你比較可能被視為惹事生非。如果你是個淺膚色的籃球員,播報員比較可能會評論你的大腦;如果你是深膚色,播報員就比較可能會評論你的體格。如果你是女性,你的疾病症狀比較不會受到重視;如果你是個女性而想在實驗室裡工作,你會被認為能力較差,理應得到比履歷相同的男性較低的薪資。一項經典研究發現:要想在學術機構成為研究員,女性的工作成效必須是男性的二點五倍,才會被評估為具有同等能力。

  在全美各地的有色人種社區裡,偏見變成了恐怖事件。一項研究分析了六百多起由警察開槍造成的死亡事件,發現對警察幾乎不構成威脅的黑人被槍殺的可能性是白人的三倍。二○一四年七月十七日,四十三歲、曾在史泰登島擔任園藝師的艾瑞克‧加納(Eric Garner)被幾名警察攔下,警方懷疑他在販售私菸。一名警察以紐約市警局禁止使用的鎖喉方式將他壓制。加納在一小時之後死亡。根據法醫的報告,他死在警察手下,那是殺人罪。雖然警方在許多案例中辯稱自己的行為是適當的,但警方使用武力的差異化模式證明了:加納和佛格森市的麥可‧布朗(Michael Brown)、法爾考高地市的菲蘭多‧卡斯蒂爾(Philando Castile)、沃斯堡的阿塔提亞娜‧傑佛森(Atatiana Jefferson)、克利夫蘭的塔米爾‧萊斯(Tamir Rice)、還有其他許多人之所以死亡,是因為警察對這些人──一個父親、一個未持械的青少年、一個蒙特梭利學校的營養師、一個醫學預科畢業生、一個十二歲男孩──作出了與面對白人時不同的反應。

  時至今日,如果我是個女性而你是個男性,而我們寫出一模一樣的字句,我所寫出的(甚至就是這幾句)和你所寫出的就會受到不同的看待。如果我是白人而你是黑人,我們也會受到不同的對待,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我們的身體在這個文化中具有一種意義,而這個意義附著在我們身上,就像一層無法被剝除的薄膜。

  當然,有些人因為屬於某個特定團體而存心貶抑他人,訴諸暴力的白人民族主義就證明了這件事實。有些人明顯懷有成見,並且蓄意造成傷害。變性男子所享有的優勢往往取決於旁人不知道他們是變性人,而這些優勢在轉瞬之間就可能消失:今日的變性人面對著可怕的身體暴力和性暴力,在接受醫療時受到騷擾,在工作場所、家庭和信仰社群中受到排斥。有色人種的變性女子尤其得要承受反對變性之偏見、厭女症和種族歧視這三者的惡性結合。赤裸裸的殘酷是真實的。二○二○年夏天喬治‧佛洛伊德(George Floyd)被明尼阿波利斯市一名警察以慢動作殺害,揭露出一種恣意的野蠻行為,是如此泯滅人性而駭人聽聞,震撼了全世界。

  可是大多數人在進入他們的職業時並未以傷害別人或提供差別待遇為目標。而那些有意作到公平也重視公平的人仍然有可能在行事中帶有歧視。在重視公平的價值觀和現實世界的真實情況之間所存在的這種矛盾被稱為「無意識的偏見」、「隱性偏見」,有時也被稱為「無意的偏見」或是「未經檢視的偏見」。這描述了某些人想要以一種方式行事,但事實上卻以另一種方式行事。本書的重點就在於我們該如何努力來終結這種偏見。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