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是「台灣文化偵探」曹銘宗。他專精台灣語言文化,也熱愛台灣小吃,多年來致力台灣飲食史的爬梳,因為寫得太好又很會煮,被讀者「黃袍加身」為美食作家。《腰瘦好吃》集結了曹銘宗近十年間寫下的飲食隨筆,記錄生活中令他驚嘆「腰瘦好吃」的各種美食,告訴你在現在什麼最當季、最好吃。
本書依照食物的文化典故、菜色、煮法、餐廳排序,收錄干貝雞湯、魷魚螺肉蒜等圍爐名菜,冬季有名的鮸魚、烏魚(子)、煙仔虎、黑喉等海鮮,釋迦、珠葱、金柑、芥菜等當季蔬果,以及冬季附錄的「台灣牛肉」專題,從涮和牛、汕頭沙茶牛肉、基隆有名的咖哩牛肉,到當兵共同的回憶「國軍紅燒牛肉罐頭」,都有深入而有趣的介紹。
內容節錄
《腰瘦好吃!(冬限定)台灣文化偵探曹銘宗,帶你吃遍當季好食!》
白粕糕
我最會被白色純潔的食物吸引,當年在美國念書最常夢見台灣的山東大饅頭。
今天走到仁愛市場路口,遠遠看到有攤販在賣白色的糕,我猜是「倫教糕」(白糖糕),但走近一看沒有光澤,就知道不對,於是一邊買一邊發問、拍照。
頭家娘用台語說:「白ㄆㄛ糕。」
我問哪個「ㄆㄛ」?
她用華語說:「琥珀的珀。」
我再問怎麼做的?有加白糖?她說使用在來米,沒有加糖,完全是米發酵產生的甜味。
因此,我想她說琥珀的「珀」是錯的,應該是酒粕的「粕」。
回家查字典,「琥珀」指古代松柏等樹脂的化石,大都淡黃色,有白一點的叫「白珀」。但台語琥珀的音hó-phek,與頭家娘的音差很大。
根據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台語「粕」指物體壓榨過後失去水分的殘渣,例如藥粕、甘蔗粕、豬油粕仔;「粕」音phoh,又說台南、高雄音phorh, 似與頭家娘說的音ㄆㄛ有點差異。當然,頭家娘的音也未必精準。
華文「粕」常用在「糟粕」,指酒糟、米糟或豆糟等渣滓。
在日文,かす(kasu)的漢字有滓、糟、粕、殘渣,「酒粕」(さけかす)與「酒糟」通用。
差點忘了講,「白粕糕」一塊三十五元,微甜微酸,正港的腰瘦好吃。
*日本也有「酒粕蒸しパン」,主要是酒粕加麵粉蒸的。
膨餅
現在基隆凌晨攝氏十度,繼續冷下去,朝向清晨八度。
所以我決定吃「膨餅」(phòng-piánn)當消夜,並在視覺上與大家分享。
這是台灣古早味甜點,也寫成「椪餅」,以麵粉、白糖或黑糖、麥芽糖為材料,發酵後烤成中空圓球狀,現在已較少看到有餅店在賣了。
膨餅的吃法,甜食攤店常見加到土豆仁湯(花生湯)裡,聽說有人就只加到熱開水裡。
我是在全聯買了克寧或桂格的奶粉包,打開一小包泡在碗公裡,腰瘦好吃。
我的膨餅是在基隆貝里西斯麵包坊(中正路三三六號)買的,是我吃過品質最佳者,現在一包五個一百元,一個才二十元。
前幾天在台北認識的扶輪社朋友,說她也是基隆人,已嫁到台北,但經常回基隆安瀾橋。
我好奇問為什麼?想不到她說都是為了去貝里西斯買麵包。台南也有類似的「椪餅」,又稱「香餅」,不知道「香」的發音是不是hiong ?馬來西亞華人也有「香餅」,以英文音譯福建話寫成heong peah。
台南人又稱香餅為「月內餅」,說是婦女做月子的溫補食物。
我在YouTube 上有看到影片:以麻油煎薑,把餅放上去,中間挖個洞,打個蛋進去,再加入龍眼乾,慢慢煎熟。我雖然無法做月子,但也想吃看看。
虱目魚罐頭
天氣很冷,我想到虱目魚也怕冷,就開了三興魚罐宅配的番茄汁虱目魚罐頭,配剛煮好的台稉九號白米飯,腰瘦好吃。
很多人不知道台灣也有虱目魚罐頭,對比鯖魚罐頭,其肉質較嫩,價格也較貴。
台灣的虱目魚罐頭好像都是番茄汁口味,除了「同榮」、「三興」較大品牌,還有台南七股的「魚多多」、台南將軍的「日寶」等。
台灣在日本時代開始建立漁業,並設立水產學校。當時台灣也開始製造各種魚罐頭,除了使用黑潮帶來的大量鯖科魚類(鯖、鰹、鰆、鮪)及旗魚外,養殖的虱目魚也在內。根據研究資料,當時台南安平水產專修學校有製造「燻製虱目魚罐頭」。
我在想,台灣的虱目魚罐頭應該有更多口味,煙燻應該也不錯。
虱目魚(Chanos chanos)主要分布在印度、太平洋的熱帶及亞熱帶海域,在東南亞是重要魚獲。根據目前的研究資料,虱目魚養殖最早是在印尼爪哇(印尼語bandeng),後來傳到菲律賓(菲律賓語bangus),然後再傳到台灣。
根據《吃的台灣史》的推測,台灣在荷蘭人之前就有虱目魚養殖,可能經由南島語族文化圈或漳泉潮文化圈傳入。
目前全世界的三大虱目魚養殖國家就是印尼、菲律賓、台灣,台灣養殖技術最好,很多印尼移工配偶都說台灣虱目魚非常好吃。
我上網查了一下,菲律賓的虱目魚罐頭有油漬、sisig(與洋蔥、辣椒混合)、Spanish style(與蒜、月桂葉、黑胡椒、胡蘿蔔、綠橄欖、橄欖油混合)等口味,甚至有特別的虱目魚肚部位。
印尼則有sambal terasi(叄巴辣蝦醬)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