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拾遺Sweet Taipei

發稿時間:2024/06/28
台北拾遺Sweet Taipei︰哲生的41幀台北印象
台北拾遺Sweet Taipei︰哲生的41幀台北印象
作者|張哲生
出版社|健行出版
出版日期|2024/07/01

經過7個多月的嘔心瀝血,張哲生完成了集結41幀畫與近10萬字的《台北拾遺Sweet Taipei》一書;身為懷舊大師的他雖然在西門町長大,但其研究範圍並不侷限該地,他所記錄的歷史文化,可說是遍布了台北各個角落。

書中收錄了41處具有代表性的台北歷史記憶,包括中華體育館、國際學舍、大千百貨、萬國大戲院,和中華商場等;它們不僅是台北歷史的一部分,亦是許多人的共同回憶。

記錄台北的歷史是張哲生多年來持續用心在做的事,而成為一位畫家則是他童年時就有的夢想;因此《台北拾遺Sweet Taipei》一書不僅記載了台北許多令人難忘的往日情懷,同時也是張哲生致力實現夢想的一番成果。

內容節錄

《台北拾遺Sweet Taipei︰哲生的41幀台北印象》

01中華商場

  二戰結束後,台北市中華路鐵路沿線搭建起一整片違章棚屋,聚集了一千餘戶無處容身的難胞,蕪雜零亂、殘破不堪,成為1950年代台北市的獨特景觀。

  1959年,蔣中正總統指示整頓重建。

  1960年,台北市政府決議將中華路鐵路東側的市集聚落改建為新式商場,並於同年7月1日起開始進行違建的拆除與商場的興建工作。

  當時迫於經費不足的限制,因此以居民一次負擔的方式籌措改建經費。負責規劃興建施工的是陸根記營造,工程進展相當快速。

  經過八個多月的施工,1961年4月22日,單一建築體呈長條狀,以連棟方式形成一長串排列的八座三層樓水泥建築正式落成啟用,由當時的台灣省主席黃杰命名為「中華商場」並題字,中華商場以八德做為各棟之名,成為當時台北市的新地標。

  中華商場坐落在台北市中華路一段中央,北起忠孝西路口,南至愛國西路口,由八座三層樓建築所組成,由北而南以「八德」為名分段,分別為忠段、孝段、仁段、愛段、信段、義段、和段、平段,總長1,171公尺,興建經費總計為新台幣47,335,845元。曾為大台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公有綜合商場,緊鄰西門町,興盛一時。

  八大座商場共可容納1,644個租戶,平均每戶只分得約2坪大的空間。中華商場為獨立八棟三層連成一線之房舍;一樓為商店,二、三樓為住家(後來二樓也幾乎成了商店)。

(張哲生手繪,健行文化提供)
(張哲生手繪,健行文化提供)

  以早期中華商場第一棟「新美達照相材料行」的地址「中華商場忠段下東五七號」為例,得以一窺當時中華商場店家地址的陳述方式: 
  1. 中華商場以段為單位,而非我們現在慣用的棟。1961年落成的中華商場共有八大棟,以八德命名,從北到南依序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而忠段指的是八棟中華商場之中,位處最北邊的第一棟。而為了讓不識字的民眾亦能輕易分辨自己身處哪一棟,各棟商場的外牆上也分別印上了1到8的數字作為區別。
  2. 「下東」意指位於東側的下層(一樓)。中華商場一樓的東側與西側分別為不同的店面,西側臨鐵路,東側面對寬廣的中華路,是大家較常在老照片裡見到的中華商場正面。
  3. 中華商場的東側是單號,西側是雙號。一樓有單號與雙號,二樓跟三樓則只有單號(因為西側牆壁沒有門口)。

  1964年,台灣松下電器在西門町的中華商場信棟南端樓頂,豎立了當時台灣最大的霓虹燈,閃爍的霓虹燈提供了城市繁華的意象,也在民眾心中留下鮮明的記憶。

  最初中華商場只有一樓被規劃為店面,二、三樓是純住家,所以各棟之間並無天橋連接,但後來因為商場業績亮眼,令外頭許多店家想進駐其中;很快地,二樓的住家幾乎都變成了營業場所,然而各棟獨立存在的設計,卻讓顧客在逛二樓的時候極不方便;於是在1974 年,北市府應商家要求,在中華商場一至六棟的二樓之間建築了天橋,以利通行。

  經過多年發展後,八棟商場租戶所經營的行業各具特色:

  販售家用電器、音響與電子零組件的商家,多位於忠、孝兩棟,1980年代隨著個人電腦產業興起,販售相關軟體、硬體與週邊設備的商家也開始出現; 

  玉器、琺瑯及台灣民俗藝品曾經是1970年代台灣中南部及日本遊客採購的重點,此類商家與販售古董、古玩及字畫的商家,皆分布在仁、愛兩棟,郵票、古幣蒐集與交換專門店及相命、堪輿舖子則零星穿插其間;

  信、義、和三棟有許多來自中國大陸各地的小吃,例如「徐州啥鍋」、「真北平飯館」、「點心世界」等;

  成衣、制服、牛仔褲、軍用衣料、老人茶館、旗幟徽章等相關商家,則分佈於和、平兩棟。

  1981年5月,中華商場20年租約期滿。原本台北市政府計畫就此將中華商場收回拆除,但在租戶的要求下又續約4年。

  1984年,中華商場產權被台北市政府登記名下。

  1985年5月1日,商場樓頂的大型霓虹燈開始進行拆除。之後,中華商場樓頂的廣告物便被完全拆除,西門鬧區的夜景也因此失色不少。

  1986年,台北市西區新計畫出爐,中華商場拆除之聲漸起。

  1990年,中華商場東側開挖捷運工程,中華商場生意一落千丈。

  之後,為了因應市區重新規與捷運施工等需求,台北市政府於1992年10月20日開始拆除中華商場,從北往南一棟一棟地拆,八棟建築終於在10月30日被全部夷為平地,原址則配合中華路改造計劃,成為林蔭大道的一部分。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