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總額成長不足5% 醫界憂疫後健康投資力道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8日電)國發會昨天公布,113年度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給付費用總額範圍成長率2.621%至4.7%,雖上限創4年新高,但衛福部版本的5%落空,醫界擔憂總額成長率不足,恐影響疫後健康投資力道。
全民健康保險法明訂實施總額支付制度,每年協定下一年度醫療給付費用總額,衛福部經研議「健保醫療服務成本指數改變率」(MCPI)推估維持舊制,日前送出的版本是明年健保總額成長率高推估為5%、低推估2.621%,健保總額介於新台幣8581億元至8750億元。
國發會考量物價上漲、人口老化等影響,仍決定將成長率上限訂在4.7%,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告訴中央社記者,衛福部提出5%方案是通盤考量過物價指數、醫療機構照護資源及新藥新科技等層面,國發會作為統籌國家發展方向機構,最終仍選擇調降總額高推估,「真的有點可惜。」
洪子仁提到,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期不斷提醒各國,COVID-19疫後應提高醫療投資,建構堅韌公衛及醫療體系,後疫情時代對於醫療投資,是對人命價值的重視;以疫後台灣為例,正面臨著急診壅塞、醫事人員離職潮,現在正是重要轉折點,「其實醫院都有床,但沒有醫護人力,所以開不了床。」
醫療院所難以改善醫護人員工資,造成惡性循環,洪子仁說,癌症新藥新科技無法及時納入健保、健保適應症無法繼續擴大等,這些問題反映著台灣健保總額成長率長期不足,國家發展應將民眾健康價值擺在第1位,並考量未來5至10年健康指標如何追上先進國家水準,如健康平均餘命等。
「醫療是投資,不是成本。」洪子仁表示,台灣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長年落後韓國,未來每年健保總額成長率都要高於5%以上,才可能在5年內趕上。今年7月急診及藥費部分負擔調整後,台灣民眾已可理解使用者付費概念,希望今年9月健保會總額協商能站在投資角度,討論健康台灣議題。
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開業診所醫師林應然提到,台灣健保可能是全世界相同服務水準最便宜,卻受健保總額框架,每年僅些微成長,導致台灣醫療費用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過低 ,正逢疫後時代,不再有特別預算照顧染疫不適民眾,擔心健保點值降低,「醫療投資不是浪費。」(編輯:張雅淨)112071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