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維爾紐斯 看見烏克蘭和台灣
(中央社特派員田習如/7月13日)當飛機即將降落時,不少靠窗的乘客開始拿起手機拍攝跑道旁陸續映入眼簾的愛國者飛彈、凱撒自走砲等,原來,這場立陶宛主辦的歷來最大型國際會議,來的不只近40國領袖,還有他們國家的先進武器。
北約小百科
全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簡稱:北約、NATO
成立時間:1949 年 4 月 4 日
北約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北美洲國家鞏固北大西洋地區的軍事安全而建立的國際組織,是西方世界重要的軍事同盟。根據「北大西洋公約第5條」規定,一旦確認其任一成員受到攻擊,則視為針對全體成員之攻擊,其他成員需作出即時反應。
成員國:
創始成員國為美國、加拿大、比利時、法國、盧森堡、荷蘭、英國、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和義大利,後續加入波蘭、匈牙利、捷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阿爾巴尼亞、克羅埃西亞、蒙特內哥羅、北馬其頓、西班牙、羅馬尼亞、希臘、土耳其、芬蘭、瑞典
主要機構:北大西洋理事會(部長理事會)、防務計劃委員會、計劃與分析委員會、常任代表理事會、國際秘書處、軍事委員會
維爾紐斯距離俄羅斯最聽話的盟友白俄羅斯邊界僅32公里,為了保護大批元首安全,德、法、英等北約盟國紛紛派出軍隊和先進防空武器部署此地。
峰會前夕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eda)說:「拜登(Joe Biden)和40個國家的領導人即將抵達這裡,如果我們的天空無所防備,將是極不負責任。」
中央社記者搭乘的布魯塞爾航空班機座無虛席,滿載來自歐盟總部的行政官員和各國記者。第一排坐著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他在與後排無隔間、無差別的狹小座位上與認出他的人們打招呼,不免令人聯想到前陣子他被媒體踢爆多次出訪花大錢租用專機的奢侈行徑。
根據主辦單位的資訊,這次峰會來了約1500名記者。相對於媒體和各國代表團蜂湧擁而至,維爾紐斯居民則是大量「出逃」,街頭靜謐、行人稀疏,不少店家甚至貼出暫停營業告示。峰會志工說,平常城市裡不是這樣子的,人們又多又喧鬧,但為了避免交通管制和安檢的麻煩,乾脆休息兩天出城去。
但這裡不變的景象是對烏克蘭的支持。幾乎每條大街小巷都有掛著烏克蘭國旗的住家和店家,記者這兩天看到的藍黃國旗數量簡直比在地居民還多。
一家咖啡館門口貼著告示:「如果你覺得蒲亭(Vladimir Putin)很酷,不要進來。」
一個機構窗前用跑馬燈放送文宣:「讓下一次峰會在(烏克蘭首都)基輔召開,支持的話請打這支電話⋯。」
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等波羅的海三國在2004年加入北約,如今是最挺烏克蘭入會的北約盟國。愛沙尼亞總理卡拉斯(Kaja Kallas)在峰會期間說,加入北約是最好的安全保障,「我們本身就是明證」。
另一個「在現場」的角色特別國家,是台灣。
維爾紐斯最熱鬧的舊城區裡,一家5個月前開張的酒館大門上頭,掛著立陶宛、烏克蘭和中華民國的國旗。一臉酷樣的店員說,不少人詢問他們第3面旗是怎麼回事,「我們支持台灣,就這麼簡單」。
自從立陶宛成為首個同意台灣代表處掛上「台灣」名稱的非邦交國,遭到中國「戰狼式報復」而成為全球新聞後,愈來愈多立陶宛人開始「認識台灣」,也出現了名為「福爾摩沙」的珍奶店。
在一場連結國際媒體與在地新創企業的派對上,線上遊戲公司Wargaming總經理卡提那斯(Mantas Katinas)告訴中央社記者,立陶宛的年輕人特別支持台灣,有一種對抗強權的驕傲感,不過部分企業因中國貿易抵制而遭遇困境,需要時間調適,「當第一個總是比較困難」。
至於北約峰會場合,台灣的角色則是「看不見,聽得到」。峰會公報無一字提到台灣,但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在記者會上明言,中國威脅台灣是各國元首討論的議題。
其實台灣多年來均派人到北約受訓、交流,3月北約防衛學院(NATO Defense College)校長里提曼(Olivier Rittimann)中將低調訪台,5月國防部證實美國將助台取得北約Link-22數據鏈系統技術,提升台軍與北約協同作戰能力,台灣像是北約在亞太4國之外的「隱形夥伴」。
連中央社記者在北約峰會媒體中心的女廁裡,也被芬蘭記者搭訕,一得知「來自台灣」,她立刻拿出錄音設備採訪這場峰會對台灣的意義。
「我想知道,各國領導人是否討論出遏阻中國的具體方法,還有西方援助烏克蘭的武器短缺問題,對因應台海危機的啟示⋯⋯。」她滿意的關機離開,而我的問題,還沒有得到解答。(編輯:韋樞)112071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