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小暑轉熱 夏季養生少動多靜 喝酸助保存體力

2023/7/8 12:04(7/8 15:5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醫認為酸有收斂作用,有助保存體力避免耗損。(圖取自Unsplash圖庫)
中醫認為酸有收斂作用,有助保存體力避免耗損。(圖取自Unsplash圖庫)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8日電)全台高溫拉警報,中醫師提醒,夏季養生重點在於少動多靜,流汗過多恐傷心氣,室內溫度建議保持25至27度,可多吃綠豆、薏仁、蓮子、木耳等食物,也可喝檸檬茶等,都有幫助。

中央氣象局指出,今天各地普遍晴朗炎熱,特別是台北盆地及花蓮縱谷內有可能出現局部38度的極端高溫;中午前後紫外線指數可達過量至危險級,外出活動務必要做好防曬措施並多補充水分。

氣溫居高不下,熱傷害就醫人次也跟著攀升。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今年7月第1週因熱傷害就醫已200人次,與去年同期97人次相比,今年是去年的約2倍。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發言人、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瞿瑞瑩接受媒體聯訪表示,昨天是「小暑」,代表要開始變熱的一個節氣,主要是提醒民眾轉熱了,要注意夏季養生。

瞿瑞瑩以黃帝內經所提及的四季養生原則說明,夏季養生重點在於少動多靜,因為天氣炎熱人心容易浮動,脾氣比較不好、睡不好,不適合太多戶外活動,建議以在室內運動或是太陽下山後輕度走動等靜態活動為主,避免直接曝曬。

過度流汗也不好。瞿瑞瑩表示,夏天對應的五臟是心臟,流汗過多會傷心氣,出現喘、虛累、疲勞、提不起勁的狀況,多補充水分、電解質外,當太陽很曬、溫度很高,儘量待在室內或是陰涼處。

不過,瞿瑞瑩提醒,有些人可能是想省錢或認為吹冷氣不好,加上在室內沒有直接曝曬,以為就算流汗也沒有關係,其實室內溫度若超過30度,反而可能因此中暑,通常會有頭暈、頭痛、體溫高、噁心、反胃等症狀。

長期在溫度太低的冷氣房也可能中「陰暑」。瞿瑞瑩說明,人體跟外在環境大致相呼應,體內還是會有些熱氣,本來有些熱會隨著流汗出來,長期待在溫度過低的冷氣房中,因毛孔收縮導致熱散不出來,就容易出現中醫所說的中陰暑,不要吃冰冷瓜果或冰品,太陽下山後出去走一走,不要直射太陽、適度流汗,中陰暑的情況就會比較改善。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她觀察,近1週因為太熱身體不適的民眾增加至少3成,又以在家沒開冷氣者居多,建議室內溫度保持在25至27度,不要吃冰冷食物、不要從室外進入室內立刻沖冷水降溫,另外可多吃綠豆、薏仁、蓮子、百合、絲瓜、冬瓜、小黃瓜、小白菜、大白菜、黑木耳、白木耳、秋葵、山藥等食物。

如果因為流汗太多感到虛累,瞿瑞瑩表示,可食用酸的食物如檸檬茶、酸梅湯、檸檬愛玉等,中醫認為酸有收斂作用,有助保存體力避免耗損掉;自覺體溫較高,且頭暈、頭重、噁心、想吐等,就算進入冷氣房仍覺得熱氣散不掉、四肢無力、頭腦不清爽等症狀,就應多注意。(編輯:李亨山)112070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