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劑怎麼選?李秉穎:各廠牌差異小 蛋白疫苗不良反應較低
(中央社記者江慧珺、陳婕翎台北21日電)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今天說,追加第3劑COVID-19疫苗,體內抗體會衝高,各疫苗廠牌差異縮小,而接種蛋白疫苗的不良反應較其他疫苗低。
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日前決議,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第2劑將全面開放混打,第3劑追加劑則以莫德納(Moderna)疫苗半劑量、BNT疫苗及高端疫苗(滿20歲以上)全劑量為主,第3劑間隔維持為5個月。
李秉穎今天在疫情記者會上說明,多數COVID-19疫苗基礎劑為2劑,才能建立完整且較持久的免疫力;但免疫低下者因抗體反應低於一般人,故基礎劑須接種3劑。
至於一般人追加第3劑疫苗,李秉穎解釋,是因應抗體高度隨時間逐漸下降,加上新變種病毒威脅,因此才建議間隔5個月後追加第3劑。
媒體詢問是否縮短第3劑疫苗間隔,李秉穎說,僅有疫情緊急的少數國家如英國,才進一步縮短間隔,因英國先前接種保護效果較低的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加上變異株肆虐才縮短,而台灣本土疫情緩和,縮短間隔沒有意義。
至於追加劑該如何選擇疫苗,李秉穎說,ACIP委員檢視國內5項混打試驗,發現混打不同廠牌疫苗安全性並無特別顧慮,且可引起相當的免疫增強作用,達到基礎劑的抗體高度,故委員認為可自由選擇廠牌。
李秉穎也提到,現存疫苗中,抗體最高是mRNA疫苗,即莫德納與BNT疫苗,有95%保護效果,其次是蛋白疫苗,再者是AZ疫苗;混打時抗體高度也有類似的傾向。
但李秉穎說,追加第3劑疫苗後,抗體皆衝高,各廠牌疫苗的差異變小。
李秉穎表示,抗體刺激的強烈順序是,第2劑混打mRNA疫苗,抗體會大於或等於2劑同廠牌,其次是蛋白疫苗,再來是腺病毒疫苗。
李秉穎說,COVID-19疫苗不良反應主要是發燒、局部腫痛、倦怠、關節痛等輕微症狀,以mRNA與AZ疫苗出現不良反應比例較高,蛋白疫苗相對較低,另mRNA疫苗與腺病毒疫苗分別可能出現心肌炎或血栓的罕見不良反應,選擇疫苗或可列入考慮。(編輯:陳政偉)110122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