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專欄 中文與越文超級像 我的「說來說去」與你的「說去說來」
推薦閱讀
記者儘管因工作之故四處飄蕩,但真要說起來,國際觀可能也比一般人多不了多少,至少在派駐越南前,工作、生活鮮少主動觸及東南亞議題,偶爾可能因為南海爭端、排華事件等,才會稍稍將目光移至中南半島。
「河內是個國際大城市,英文能通吧!」各種無知導致初抵河內時吃盡苦頭,每次點餐都想用英文,卻屢屢與服務人員在菜單前面面相覷;第一次自己上街用英文訪問民眾對河內建都1010年的看法,拒訪率達100%。
面對英文在生活中幾乎使不上力的情況,心裡難免有怨,但換個角度想,也不是隨便一家台北的麵店都能用英文點餐,也不是每名台北的路人都能從容地用英文受訪。轉念後,心中的不快消失了,進而開始學越文。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以前雖覺此話有理但沒共感,而學越文迄今,收穫絕非僅是成功使用越文點碗麵來吃的工具價值,而是貴在世界觀、價值觀的顛覆,每一天、每堂課都在扳倒自己渾然不覺的頑固與成見。
比方說,以前聽到有人呼喚越南勞工或配偶為「阿紅」、「阿英」、「阿雄」、「阿明」時,一度誤會這是台灣人出於自身偏好才給越南人取了這般「台味十足」的名字,但事實上,這應該就是本名而非翻譯。
越南文因為使用拉丁字母與特有聲符,看在台灣民眾眼裡活脫脫像另一語系,但學越文後才知道,當中有7、8成的漢越詞;也就是說,許多越文單字、詞彙背後都有直接對應的中文與意思,而且唸起來音還很像。
例如花就是Hoa、公園就是công viên、國家就是quốc gia、銀行就是ngân hàng、準備就是chuẩn bị。以上詞彙可直接忽略聲符與越文字母改以英文來唸,若拼音能力沒問題,聽起來應該會很像帶有外國腔調的中文。
越文與中文許多詞彙發音相近只是一環,再從語法架構來看,兩種語言也幾乎達「逐字翻譯」的程度。好比中文的「說來說去」,越文就表述為nói(說)đi(去)nói(說)lại(來),意思都是指反覆地說。
而有一次,一名越南官員用英文詢問自己名字「維」(越文:Duy)的意涵,說這是他80多歲、深諳中文的爺爺幫他取的,但他始終不知其意。於是,略懂越文的中文母語人士,還能在越南朋友面前擔任說文解字的角色。
寫到這邊,必須插個話向越南說抱歉,語言畢竟是國家力量的展現,但因為歷史與政治因素使然,越南可說是全球「去中國化」的先鋒,所以在情感上越南民眾或許不太願意一直聽到人家說越文與「『中』文」很像。
然而,就中文母語者的角度,越文與中文是很相似的,且在越南的生活也「很台」,除了滿街跑的摩托車,到廟裡參觀到處都是中文,住家附近還有一間中醫診所名為保光堂(Bảo Quang Đường),兩邊民眾都過農曆年等。
只不過越文雖有高達7、8成的漢越詞,但它們通常屬於較高級、艱澀的字,像是法律、經濟、政治方面的用詞或是命名時才會使用;剩下那2、3成的純越詞則是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字,這也意味,掌握好純越詞才能無礙地與常民溝通。
台灣民眾以往在選擇第二外語時,通常不會學越文。而今,有愈來愈多的越南人以學生、配偶、勞工、旅客的身分前往台灣,也有許多台灣企業在越南耕耘,學越文的邊際效應也在日益擴大中。(編輯:馮昭 )110112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