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小琉球潮間帶生物大量死亡 屏府:加強保育管制

2021/10/29 19:02(10/30 11:3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29日電)小琉球潮間帶經歷觀光過度發展,生物種類數量銳減約8成,今年7月大雨又讓棘皮動物死亡30萬隻以上。屏東縣政府表示,今年初已加強保育措施,會持續進行科學調查並調整措施。

中山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教授張水鍇、中山大學海洋前瞻科技推展中心主任劉莉蓮、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趙世民、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研究員樊同雲、中山大學海洋事物所研究助理陳映竹共同在環境資訊中心發表「屋漏偏逢連夜雨:氣候異常重傷小琉球脆弱潮間帶」。

文中指出,小琉球潮間帶先是經歷觀光過度發展,使生物種類及數量銳減約8成,今年又遭遇大自然的災害衝擊,自7月28日開始,連續10幾天的大雨使小琉球潮間帶海水急速淡化,緊接著大退潮烈日照射,出現生物大量死亡情況,特別是棘皮動物如海參、陽隧足、海膽等。

根據團隊8月份調查,小琉球大部分潮間帶都有生物死亡現象,其中肚仔坪因棘皮動物數量多,估計中潮區的梅氏長海膽死亡數量可能高達30餘萬隻,海參估計超過5萬隻。

此外,文中還說,在漁埕尾、杉福、蛤板灣、花瓶岩、美人洞及海仔口等地都有發現魚類、海膽、海參、螺類、螃蟹等死亡及海藻白化。

在過去2年的科學調查中,至少看到3處著名潮間帶(杉福、漁埕尾及肚仔坪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的無脊椎動物種類和密度近5年內下降約8成,而小琉球最大的潮間帶肚仔坪,也淪為台灣最早看到的「海膽荒礁」。

學者們表示,大量生物死亡也可能會污染環境(細菌存留於其它食用生物或海龜身上),引起其它連鎖反應,後續仍需要科學監測追蹤。

學者們建議,建立有科學基礎的管理措施,減少人為的繼續影響,使這些生物資源有機會復原;如改善排水系統,加強對敏感生物研究,提出合適的保育做法;透過科學調查尋找適合的區域作為核心保育區或生物微避難所,增加棲地韌性。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屏東縣政府農業處長鄭永裕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縣府已持續委託研究團隊針對小琉球潮間帶進行科學調查,並根據調查結果於今年初修正保育公告,增設導覽線建置、禁止每年4月1日至6月15日的繁殖期夜間導覽及禁止寵物進入等等。

鄭永裕說,縣府會持續進行科學調查,並根據調查結果滾動調整相關管制措施。(編輯:郭諭儒)110102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