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德義學者研究地球暖化、複雜系統共享殊榮

2021/10/5 17:51(10/7 19:3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斯德哥爾摩5日綜合外電報導)2021年諾貝爾獎今天頒發物理學獎,由日裔美籍學者真鍋淑郎、德國科學家哈斯曼(Klaus Hasselmann)及義大利學者帕里西(Giorgio Parisi)共享殊榮,表彰他們對「理解複雜物理系統的開創性貢獻」。

真鍋淑郎(Syukuro Manabe)及哈斯曼因為「地球氣候物理模型、量化變異度及可靠預測全球暖化」研究成果,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表揚。物理學獎一半則頒給帕里西,表彰他「發現從原子到行星範疇的物理系統中無序和波動的相互作用」。

諾貝爾委員會(Nobel Committee)表示:「真鍋淑郎及哈斯曼為我們了解地球氣候,以及人類如何影響地球氣候奠定基礎」、「帕里西因為他對失序物質及隨機過程理論的革命性貢獻而獲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發表聲明指出:「複雜系統的特性是隨機及混亂,而且難以理解。今年獎項肯定用於描述它們及預測它們長期行為的新方法。」

諾貝爾物理學委員會(Nobel Committee for Physics )主席韓森(Thors Hans Hansson)指出:「今年獲得肯定的研究發現顯示,我們關於氣候的知識建立在堅實科學基礎上,奠基在對觀察的嚴謹分析。」

過去兩年來,瑞典皇家科學院表揚天文學領域發現,以致觀察家一度揣測,今年物理學獎得主應該會換成其他領域。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為加拿大裔美國籍物理學家皮博(James Peebles)、瑞士天文學家梅爾(Michel Mayor)和奎洛茲(Didier Queloz)。他們的研究讓人類更加認識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

去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為英國科學家潘羅斯(Roger Penrose)、德國學者根策爾(Reinhard Genzel)及美國科學家吉茲(Andrea Ghez)。他們因為關於黑洞的研究發現而獲獎。

諾貝爾獎是依瑞典炸藥發明人諾貝爾(Alfred Nobel)的遺囑所設,1901年開始頒發,今年是120週年。諾貝爾獎頒給得主1枚金質獎章及10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184萬元)獎金。

受COVID-19疫情影響,諾貝爾獎連續第2年取消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現場頒獎典禮,改為電視和網路直播得主在各國領獎。

醫學獎得主於昨天率先出爐,今天公布物理學獎後,明天將揭曉化學獎得主,萬眾矚目的文學獎及和平獎將於7日和8日公布,瑞典央行創設的經濟學獎則要等到11日才會揭曉。(譯者:陳正健/核稿:劉學源)110100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諾貝爾文學獎近10年得主都西方人 今年能否兌現多元承諾受關注
172.30.1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