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輕症化預測張上淳認同 提醒仍應積極打疫苗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江慧珺台北13日電)COVID-19疫情延燒逾一年半,但許多專家認為,依2009年H1N1經驗,預測COVID-19將走向輕症化,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認同此觀點,但提醒仍應積極打疫苗。
張上淳今天下午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中表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出現後,很多人都不斷提出流感化、輕症化觀點,希望未來COVID-19確診者以輕症為主,盡可能不再出現重症患者,如此一來民眾就能回歸正常生活。
張上淳表示,COVID-19疫情一年多以來,雖然Delta變異病毒(最早在印度發現)出現,但全球幾乎所有國家陸續展開大規模疫苗接種計畫,確實有發現打過疫苗的民眾,即使突破性染疫,死亡率及重症率都雙雙下降、住院減少,重症可被預防下來,大概某種程度也能算是「輕症化」。
但張上淳指出,在疫苗覆蓋率不足國家仍有較高的COVID-19重症率及死亡率,所以不能完全斷定COVID-19這個病毒本身已經輕症化。以現階段的情形分析,只能推論是自然感染COVID-19產生的人體抵抗力或施打疫苗後生成的抗體,對病毒產生防護力。
所以張上淳強調,民眾應抱持積極施打疫苗的防疫態度,以利更多人能獲得免疫力。雖然現階段的輕症化與疫苗接種率有關,但仍預測COVID-19疫情會有輕症化趨勢,值得繼續觀察下去。
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現在無法定論COVID-19疫情未來會如何變化,但從過去流感流行經驗分析,病毒若出現大突變,對人類衝擊短期不會消失,甚至2至3年內可能出現1至3波流行,直到大部分人類都有足夠免疫力,病毒才會變成輕症化。
李秉穎以2009年出現的H1N1新型流感為例,「大家現在可能已經不太記得,當初我們對H1N1有多恐慌」,但回顧H1N1出現的前3年,死亡率確實偏高。推論COVID-19也可能如此演進,在出現後的2至3年,即便人類疫苗覆蓋率逐漸增加,但病毒會不斷突變,沒有接種疫苗的確診者仍有重症、死亡風險。
李秉穎認為,從人類對冠狀病毒跟流感病毒了解,COVID-19非常有可能在2至3年後開始輕症化,但需要等待多久才可能完全輕症化,民眾生活才能完全恢復正常需要再觀察。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說,社會面對個案時應鎮靜,無須過度恐慌,但一定要繼續把個人防疫做好。(編輯:張雅淨)110091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