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警戒7/27起降為二級 餐飲內用各縣市規定一次看
(中央社台北24日綜合報導)中央宣布7月27日全國疫情警戒降為二級,包括台中、台南、高雄等多數縣市政府皆宣布有條件開放內用,雙北地區也在8月3日起開放內用。
因應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降溫,7月27日起全國疫情警戒從三級降為二級,維持至8月23日,室內放寬至50人、室外100人,婚宴、公祭可開放,餐飲內用原則依衛福部規定處理,各地方政府可在此原則下視疫情需要有調整空間。
台北市
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8月3日開始雙北餐飲、夜市等開放內用,先觀察兩週再看是否進一步放寬。除遵循中央的指引外,還特別對於一般的餐飲內用訂定管理措施,包括設置隔板、梅花座,以個人套餐為主,或由專人分菜,在夜市則不能邊走邊吃。
新北市
新北市長侯友宜宣布,雙北餐飲業自8月3日起開放內用,若出現Delta本土病例或疫情升高就喊停。除遵循中央的指引外,還特別對於一般的餐飲內用訂定管理措施,包括設置隔板、梅花座、個人套餐為主,合菜是由專人分菜,店家不提供消費者使用歌唱娛樂設備;嚴格規範內用時若離開座位後,必須要全程配戴口罩,否則將開罰。
基隆市
基隆市長林右昌跟雙北不同調,7月23日即宣布跟進中央,開放基隆市場、夜市、餐廳自27日起餐飲內用,但須採梅花座、設置隔板,保持社交距離。
桃園市
桃園市長鄭文燦指出,餐飲內用等原則上遵照中央指引、部分微調;整體會採階梯式鬆綁,不會急著今天決定。
新竹市
餐飲業內用部分恢復內用,但遵循中央等防疫指引,遵守實聯制、使用隔板、梅花座等規定,民眾除飲食外仍須全程戴口罩。
新竹縣
餐飲業內用部分恢復內用,但遵循中央等防疫指引,遵守實聯制、使用隔板、梅花座等規定,民眾除飲食外仍須全程戴口罩。
苗栗縣
餐飲業內用部分恢復內用,但遵循中央等防疫指引,遵守實聯制、使用隔板、梅花座等規定,民眾除飲食外仍須全程戴口罩。
台中市
台中市長盧秀燕宣布,餐飲內用將採取限制性開放方式,除遵守中央指引外,並要求採公筷母匙,容留人數需張貼門口,餐飲人員也要落實管理。
彰化縣
彰化縣政府表示餐飲業開放內用規定,需落實從業人員健康管理戴口罩、勤洗手、預約打疫苗、有症狀要篩檢、每週進行家用快篩檢測。顧客用餐採實聯制、入口處量體溫等。
南投縣
南投縣政府表示餐飲業內用部分恢復內用,但遵循中央等防疫指引,遵守實聯制、使用隔板、梅花座等規定,民眾除飲食外仍須全程戴口罩。
雲林縣
餐飲業內用部分恢復內用,但遵循中央等防疫指引,遵守實聯制、使用隔板、梅花座等規定,民眾除飲食外仍須全程戴口罩。
嘉義縣
7月30日至8月9日提升防疫管制措施,餐飲業及夜市一律外帶,不開放內用。
嘉義市
7月30日至8月9日提升防疫管制措施,餐飲業及夜市一律外帶,不開放內用。8月10起解除加強版管制,開放餐飲內用。
台南市
台南市長黃偉哲宣布,台南市7月27日起開放餐飲內用,須採梅花座且使用隔版,相關單位也會稽查。
高雄市
高雄市長陳其邁也宣布開放餐廳內用,但須加裝三面式隔板、桌距要維持1.5公尺社交安全距離,夜市、市場建議外帶,而婚宴則因圓桌難維持距離而建議暫緩。
屏東縣
屏東縣政府表示,餐廳依中央指引開放內用,開放後的戶外釣魚場、室內釣蝦場,如有內用須專人服務烹煮並符合防疫指引。百貨、賣場美食街用餐區容留人數以座位數1/2為上限;市場、夜市禁止試吃及邊走邊吃。
宜蘭縣
宜蘭縣長林姿妙則表示,宜蘭緊鄰雙北,近日須與餐飲業者討論防疫措施後,8月3日起開放餐廳內用。
花蓮縣
花蓮縣政府指出,餐飲內用原則依照中央規定開放,維持實聯制、桌距、梅花座或隔板等規定。
台東縣
台東縣政府表示,有關餐飲部分依照中央規定。夜市部分,開放攤位增加至3/4,8月4日起場域座位區有條件開放內用,消費者在內用座位區除飲食外應全程戴口罩,座位設置桌上型隔板並座位距離應保持1.5公尺、取消併桌,禁止試吃及邊走邊吃,鼓勵外帶。
澎湖縣
澎湖縣政府表示,澎湖縣在7月13日微解封時,是全台唯一有條件開放餐廳內用的縣市,對於7月27日警戒降至2級,澎湖維持中央指引,在必須有隔板、梅花座與1.5公尺距離等條件下開放餐廳內用。8月10日起,餐飲場所符合實聯制、社交距離或設隔板等規範可直接開放內用。
連江縣
餐飲業內用部分恢復內用,但遵循中央等防疫指引,遵守實聯制、使用隔板、梅花座等規定,民眾除飲食外仍須全程戴口罩。
金門縣
餐飲業內用部分恢復內用,但遵循中央等防疫指引,遵守實聯制、使用隔板、梅花座等規定,民眾除飲食外仍須全程戴口罩。
(編輯:謝雅竹)1100724
- 2022/04/18 14:02
- 2022/04/18 13:32
- 2022/04/18 11:29
- 2022/04/18 09:29
- 2022/04/18 08:18
- 2022/04/16 15:2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