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礁公投吵什麼?三接為何不遷台北港?正反交鋒一次看
(中央社網站)桃園大潭觀塘工業園區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案,2018年環評通過至今爭議不斷。環保團體發起「搶救藻礁」公投連署破50萬份,相關話題再次引起關注。現行開發方案與2015年規劃版本到底有什麼不同?對藻礁生態究竟有多大影響?對於全國減碳、供電計畫又有什麼影響?中央社整理5大正反論戰主題,帶你快速掌握爭議焦點。
事件與爭議
配合政府能源轉型政策,中油在觀塘工業區(港)新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簡稱「三接」),預估2025年完工,2022年10月起供應台電大潭電廠新增燃氣機組所需天然氣,確保北部電力供應穩定、減少空汙。
三接棧橋新建工程2020年3月28日工作船斷纜、擱淺,藻礁生態疑遭影響破壞,引起社會矚目,環保團體與桃園民眾同年12月11日發動「搶礁藻礁公投連署」。
藻礁是什麼?
桃園觀音大潭藻礁是全球少數僅存的現生淺海藻礁,豐富生態養育近百種生物,包括保育類的柴山多杯孔珊瑚、綠蠵龜、台灣白海豚等,獲國際保育組織Mission Blue列為東亞第一個生態希望熱點。
藻礁是無節珊瑚藻類死亡鈣化後,沉積於礫石灘上形成的「植物礁」,平均10年才生成1公分,生長速度緩慢,桃園藻礁是經過數千年生長,才有如今規模。藻礁群曾自大園、觀音綿延到新屋,隨著沿海工業區的開發,規模已從27公里縮減為約4、5公里。
藻礁生態論戰:影響程度大還小?
經部: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說,在觀塘工業港水深超過10公尺的區域做過調查,海床都被砂石覆蓋,並沒有看到藻礁。不能說三接的興建絕對不影響環境,但經濟部盡最大努力修正。
環團:桃園藻礁地形向海延伸範圍至少5公里,三接方案顯然仍在藻礁區範圍。
新舊方案論戰:232公頃?23公頃?913公頃?
經部:2015年規劃的開發方案,觀塘第三接收站開發面積達232公頃。為了兼顧供電穩定與環境保護,中油2018年1月提出替代方案,將開發面積縮減為37公頃;2018年8月底提出的「迴避替代修正方案」,進一步將開發面積減至23公頃,且只使用2003年之前已開發填地區域,避開藻礁;同時採取友善工法,維持藻礁跟潮間帶的生態。
環團:三接有新增填區絕非僅使用2003年之前已開發的既有填區,且三接由工業區與工業港兩案組成,依環評資料,工業港將新增填海造地21公頃,且會設置碼頭海堤及北防坡堤、浚挖航道及迴船池,影響總水域面積為913公頃,中油與經濟部絕口不提,是誤導大眾。
專家:長期研究藻礁的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副研究員劉靜榆認為,中油三接工程帶來的凸堤效應,將造成一端侵蝕、一端淤積,等於判了藻礁死刑。
環評論戰:是否強渡關山?
環團:環評初審時,專案小組認定本案對藻礁生態有重大影響,不應開發。2018年10月8日環評大會環評過關,環團形容這是「環評史上最黑暗的一天」,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在大會舉行前發表辭職聲明。隨後,環團發起公投,並以審查有重大瑕疵為由,另提行政訴訟請求撤銷環評,但遭高等行政法院駁回。
中油:三接施工計畫經環評審議通過,皆依法取得開發許可,施工過程會針對藻礁採取迴避方案,持續維護生態。
站址論戰:為什麼不遷台北港?
環團:三接設在台北港是更好的選擇,第一是有許多現成閒置土地可供使用,建站時程可提前,甚至比觀塘更早到位;第二是站位可成北部天然氣供應樞紐;第三則是經濟效益高,在中油可行性研究中,台北港建港成本就比觀塘省約70億元。
中油:台北港方案時程無法滿足用氣需求,除了必須獲得港務單位同意,填築土方估計也需要10年以上。這項工程經八里地區、鄰近防空飛彈基地,又位於桃機起降航道下,必須取得八里地區居民支持、國防單位同意,也會影響飛航安全。
行政院:若改採台北港,預計時程將推遲11年,北部可能出現電力缺口。
天然氣論戰:真能減碳排、空汙?
經部:天然氣發電的排碳量只有燃煤發電一半,三接如期完工、供氣發電,可以有效減少碳排放、改善空氣汙染,且能減少中電北送、南電北送需求,有助協助中部減煤。
環團:天然氣碳排放量比燃煤少,但它仍是排碳的化石能源。三接計畫2025年完工,但若2050年達成減碳50%的目標,學者推估屆時將有4成接收站閒置,現在花1000億蓋三接,25年後閒置4成,這樣划算嗎?
政府未來供電計劃
經濟部表示,北部區域用電是台灣發展的關鍵,大潭新增機組如期供電後,可供近1000萬人口用電,其中的用電產業熱點也包括內湖科學園區、南港軟體園區、北北基桃各工業區,甚至在電網中支援部分的新竹科學園區用電。
截至3月12日,「搶救藻礁公投」連署累計達69萬2436份,3月18日將交付中選會審議,除非有意外,本案將於今年8月28日交付全民表決。(編輯:李念庭、邱柏綱)110030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