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前CIA官員:中國用領英獵人頭 蒐集科技情報

2020/11/13 12:03(11/13 12:3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丘德真雪梨13日專電)前美國中央情報局反情報部門主管歐爾森說,中國情報部門近年積極利用社群網站「領英」(LinkedIn)物色海外科技研究人員,以套取中國需要的歐美國家研究與先進科技成果。

「澳洲金融評論報」(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網站昨晚刊出歐爾森(James Olson)獨家專訪報導;歐爾森說,中國情報部門正在「強力積極地」(aggressively)利用社群媒體網羅專業科技人才。

歐爾森說:「他們(中國情報部門)向西方國家的挖角對象,是一些有助套取西方技術或新科技研發成果的人才。」

歐爾森提醒,西方科技研究專業人員的文化背景是「著重分享資訊、與他人合作、與他人討論自己的研究工作」;因此,他們往往對「一些不懷好意的人」沒有戒心。

歐爾森曾任美國海軍軍官,在中央情報局(CIA)工作超過30年,目前是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政府與公共行政學院教授,著作有「公平競爭:情報工作的道德兩難」(Fair Play: The Moral Dilemmas of Spying)和「抓間諜:反情報工作的藝術」(To Catch a Spy: The Art of Counterintelligence)。

澳洲金融評論報9月14日報導,承接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共產黨「混合戰」(hybrid warfare)業務的深圳企業「振華數據」(Zhenhua Data)針對全球240萬名具有影響力人士建構「海外重要人士資料庫」(Overseas Key Individuals Database,OKIDB)。

在振華數據的資料庫中,包括3萬5000名澳洲人──主要是政界、法律界、軍方知名人士;也包括一些知名度較低的人士,如科技界企業家、學者、商人和宗教領袖;另外還有一些有犯罪紀錄或違反商業規範而遭制裁的人士。

澳洲金融評論報昨天的報導表示,振華數據資料庫內的澳洲人資料中,有很多是和領英上所顯示的資料重疊。

歐爾森提到,很多科技研究人員會在自己的履歷上寫自己是在政府部門或高科技公司任職;其中有些人的工作涉及中國情報部門感興趣的科學研究工作。這些資料都可以在領英上看得一清二楚。

歐爾森說,中國情報部門看準了對象後,就會設法「利誘攏絡」(wined and dined);例如邀請他們到中國參加會議、讓他們建立人脈、提供工作機會等。

歐爾森說:「他們(中國情報部門)會盡其所能套取情報,他們會觀察和評估,以便辨識出比較容易下手的對象;然後,在達到目的前絕不罷手。」

歐爾森說,中國情報部門的基本利誘套路是讓那些西方科技專家覺得可能會在未來取得工作或合作機會,於是分享大量資訊。

歐爾森還說,不論是從中國到海外的留學生還是從海外到中國的留學生,都是中國情報部門的下手對象。

歐爾森舉例,留學上海的美國學生席萊佛(Glenn Duffie Shriver)就曾接受中國情報機構提供的7萬美元(約新台幣200萬元)報酬;席萊佛的任務是投考美國國務院或中情局的工作。席萊佛2010年被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拘捕,隨後被判處4年有期徒刑。

美國司法部於2011年1月21日發布新聞稿:「席萊佛向法院承認,他的目的是要在(美國)聯邦政府或情報部門任職,以便能取得機密國防資料,進而將有關資料提供予中國(情報)人員;這是他接受相關金錢報酬的工作內容。」

歐爾森提到,現在重要美國人員造訪中國前,常會在行前聽取聯邦調查局的自我保護安全簡報(defensive briefings)。他說,各國政府需要積極告知大學及企業他們可能面對的風險。(編輯:郭中翰)109111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