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肆虐全球3個月 5個問答揭開病毒神祕面紗
(中央社巴黎7日綜合外電報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肆虐全球3個月,造成超過135萬人感染,7萬多人死亡。以下為法新社彙整,與這個新型冠狀病毒(novel coronavirus)引發疾病相關的幾個問題。
※ 哪一族群風險最高?
● 年紀愈長的人病情愈重
根據3月31日最新一期英國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刊載的研究,平均來說,60歲以上族群風險較高,這個年齡群確診患者的死亡率達6.4%
根據2月所觀察到的數百起主要出自中國的確診病例,80歲以上族群死亡率攀至13.4%,60歲以下族群則僅0.32%。
同樣的,研究顯示,確診患者年紀愈長,住院比例也愈高。10至19歲族群住院率0.04%;40至49歲4.3%;60至69歲11.8%;80歲以上18.4%。
● 慢性病史也是風險因子
有諸如心臟疾病、中風史、癌症等病史的民眾也是高危險群。
日前通報1萬起死亡病例的義大利,整理出病故患者生前既有的病史,最常見的為高血壓(73.5%),接著依序為糖尿病(31%)、冠狀心臟疾病(27%)。
※ 預料會有多少人會病故?
從全球死亡數字和官方註冊病例的數據關係來看,COVID-19奪走約5%確診患者的性命,但每個國家說法都不同。
不過,上述死亡率還必須審慎看待,因為沒有人知道實際感染人數到底有多少。
由於許多患者症狀輕微或沒有症狀,實際感染人數可能比測得的還要多,死亡率因此可能會比5%要低。
即便如此,巴黎巴斯德研究所(Pasteur Institute)的古雪梅(Simon Cauchemez)說,就算僅1%患者會病故,「假如有30%或60%的人口感染,數字依舊很可觀」。
※ 症狀有哪些?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常見症狀包括呼吸道問題、發燒、咳嗽、呼吸急促以及呼吸困難。
其他常見症狀還包括失去嗅覺和味覺。
症狀通常持續兩週,有時更久,有時更短。對某些人來說,情況會愈來愈糟。世衛說:「幾個最嚴重案例中,感染可引發肺炎、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腎衰竭,甚至死亡。」
※ 傳染途徑有哪些?
新型冠狀病毒主要藉由呼吸途徑和身體接觸傳染。
患者的唾液微粒有傳染性,比如說感染者一咳嗽,旁邊的人就可能中鏢。科學人員估計,人與人在約1公尺內的近距離,才有可能遭波及。
因此避免感染的妙招仍在勤洗手、咳嗽噴嚏時用手肘內側或手帕遮口鼻,並避免握手親吻等等。
專家建議患者戴口罩;還說若手、臉、眼、口或鼻碰到汙染源,也有感染疑慮。
美國「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3月中旬刊載的研究報告顯示,冠狀病毒可在塑膠和不銹鋼表面上停留2至3天,在紙板存活24小時。
另一個未知點,是冠狀病毒能否不靠咳嗽噴嚏,光靠呼吸傳遞?這方面近來各界臆測頗多,但還未獲科學證實。
※ 有可能二度感染嗎?
亞洲的幾個案例讓人不禁質疑,是否有可能在感染、治療、痊癒、檢測呈陰性之後,二度中鏢?
鑒於案例零星,科學家認為,疑似二度中鏢的患者可能從一開始就沒有完全康復。
而他們採檢之所以得到陰性結果,可能是採檢未執行妥當,或者當時患者體內的病毒十分微弱。
然而,目前還無法確定我們對抗病毒的免疫力會有多高。根據其他病毒性疾病案例,專家認為,一旦痊癒,人就能暫時免疫,儘管這還有待證實。
不過重點是,目前還不清楚COVID-19痊癒患者體內的免疫力能維持多久。華府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說,如果免疫力時效不長,一個確診過的人有可能再度中鏢。(譯者:蔡佳敏/核稿:陳昱婷)1090407
- 2022/04/18 14:02
- 2022/04/18 13:32
- 2022/04/18 11:29
- 2022/04/18 09:29
- 2022/04/18 08:18
- 2022/04/16 15:2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