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研究:武漢6成感染者未被發現 需展開大抽查

2020/3/25 21:03(3/25 21:5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25日電)一篇刊載於國際學術期刊的中國研究報告指出,在武漢一地的所有武漢肺炎感染者中,恐有近60%尚沒被發現,若不因應恐再度引爆疫情。中國專家疾呼,應不惜代價在武漢展開抗體抽樣調查。

中國新聞周刊微信公眾號今天報導,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鄔堂春團隊,透過組建模型分析了武漢市衛健委法定傳染病報告系統中,截至2月18日的2萬5961例實驗室確診2019冠狀病毒疾病(武漢肺炎)病例數據。

研究預估,武漢市至少59%的感染病例是未被發現的,其中可能包括無症狀和症狀輕微的病例。論文認為,對未發現病例進行估計,對持續監測和感染具有重要意義。

這篇研究3月6日在醫學論文預印本平台medRxiv網站發布,並於3月20日被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網站引用。報告更強調,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傳播病毒的能力並不弱,這類隱性感染者可能會引發新一輪的疫情大爆發。

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人感染2019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2019冠狀病毒病的全球監測」規定,「無論有無臨床體徵和症狀,經實驗室確診感染新冠病毒者」均為確診病例。但中國的確診標準與此不同。

中國國家衛健委現行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將核酸檢測陽性病例分為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兩類,無症狀感染者不被列入確診名單,但方案卻明列「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

對於症狀感染者的排查機制,「第六版」防控方案顯示,這類人員主要透過密切接觸者篩查、聚集性疫情調查和傳染源追蹤調查等途徑發現。

鄔堂春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訪問時表示,可能存在59%未被發現的感染病例,是團隊基於最保守的模型預測出來的,並沒有進行實際的流行病學調查。就此問題,早在2月中旬,他們曾向湖北省防疫指揮部及有關部門建議進行流行病學抽樣檢查。

他強調,科學是非常嚴謹的,可能的東西不能說成肯定。模型的空間設計沒有完美的,所以一定要有大樣本去做實際抽樣,才能得出地區的差異和潛在的隱性感染數量。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前院長、中華預防醫學會新冠肺炎防控專家組成員姜慶五則表示,帶毒的隱性感染者不會進行隔離,活動範圍很大,危害性也就更大。

他認為,模型假設條件很多,像武漢這麼大範圍的感染,不能過度信任模型,一定要透過實際調查隱性感染人數,而抗體檢測則是確認新發傳染病隱性感染很好的方式。

姜慶五指出,派專業流行病學調查人員在武漢地區進行抗體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是很有必要,也完全可操作,更是武漢應該完成的。一部分針對先前被排除的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等高暴露族群,另一部分則針對一般人群。「除武漢之外,沒有其他地區可以完成」。

他表示,在理論上,抽樣的樣本規模越大越好。而具體的流行病學調查則需要假設一系列的條件,才能確定樣本數量。根據武漢目前的累計確診人數,起碼要做2500人以上的抽樣調查,才能反映整體情況。

姜慶五指出,隱性感染的數據是影響日後決策的重要指標,關係到武漢肺炎是否會捲土重來,以及一旦捲土重來,該如何應對。「這樣的調查對武漢、對國家都很有意義,只要有可能性,即使砸鍋賣鐵也應該做」。(編輯:繆宗翰/邱國強)109032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