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紅衛兵書寫文革歷史 胡曉平盼中國勿重蹈覆徹

2019/10/29 11:09(10/29 12:3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沈朋達台北29日電)中國文化大革命已結束40多年,但大眾對這段過去仍不甚了解。曾當過紅衛兵的旅德作家胡曉平以個人經驗書寫歷史,希望中國社會能徹底反省這段過去,避免重蹈覆轍。

胡曉平今年在台灣出版了新書「紅色皇帝的孩子們」,這是一本以文革為時代背景的自傳體小說,她在近日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

胡曉平說,最早決定寫這本書,是受到丈夫的鼓勵。胡曉平的德籍丈夫是法學教授,年輕時曾參加德國的「六八學運」,當年許多學生在左翼思潮的洗禮下,對毛澤東思想有美好的嚮往,認為在他領導下的中國,質疑權威、打破專制。

然而,當紅衛兵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出現後,胡曉平的丈夫開始懷疑:這樣的體制,真的是西方民主制度外,另一種理智的選擇嗎?事隔多年,同樣的疑問仍一直盤旋在他心中。

作為這段歷史的親歷者,胡曉平經常和丈夫討論當年的見聞,丈夫鼓勵她,「妳描述的是一段真實的歷史,為什麼不把它寫出來」?

因此,胡曉平重拾當年的日記,一字一句寫下了回憶。

「紅色皇帝的孩子們」最早是以德文寫作,胡曉平希望讓德國人了解毛澤東時代的真實,但在寫作過程中,她認為中國人也需要這本書。

她說,在自己看來,中國目前的一些現象,比如:個人崇拜、對人的不尊重,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侵蝕等,都有回到文革的傾象。許多年輕人對文革歷史相當陌生,甚至因此產生嚮往。做為過來人,她希望藉由反省文革,把這段歷史告訴下一代,不要重蹈當年的覆轍。

「我強調,一定要寫真話,不能有半點偽裝」,胡曉平說。在這本自傳體小說中,故事主角「京峽」的原型就是胡曉平,而「京峽」身邊的主要角色,則是匯集許多真實經歷於一身的虛構人物,故事中所出現的地名,都是真實名稱。

文革10年,座落在胡曉平的青春年華,也為她的人生帶來不可磨滅的記憶。她說,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畫面,就是「批鬥」。

文革初期,胡曉平住在空軍大院裡。9歲那年,她和同學參加了一次批鬥大會,批鬥的對象是當時的空軍副參謀長何廷一。士兵押著昔日的副參謀長上台,又是搧耳光,又是拳打腳踢,並把他胳膊拽向背後,頭頂戴上鐵皮做成的高帽子。批鬥完後,何廷一又被押上卡車,在大院裡遊街。

除了批鬥,何廷一也被「抄家」,人們衝進他家中,翻箱倒櫃,信件和照片散落一地。當時年幼的胡曉平因為好奇,也跟去圍觀,並在何廷一家的角落,和落難的何家人四目相對。

「有一刻我們是對視的,看到他眼神裡的無奈跟悲哀,」胡曉平說,「這個印象很深,一輩子都在眼前,到今天我回想起來都會想,『我當時幹嘛去幹這種事呢』」。

高官領導被批鬥,小人物也逃不過。初中時,胡曉平一名同校的女學生因為和男友發生關係,未婚懷孕,也被押到全校師生面前批鬥,之後再送去勞教。

胡曉平說,被批鬥的對象總是任人羞辱,彷彿比動物還不如,而這種對人性尊嚴的踐踏,是文革讓她留下最負面的回憶。

不過,文革歲月也給胡曉平帶來一些收獲,數十年不變的同窗情誼就是其中之一。她說,從初中開始,同學們就常被組織去拉練、學農和學工,大家的家庭背景又很相似,父母親要不是被批鬥,就是被下放到「五七幹校」,因此同學們經常互相照應,這種緊密的關係,可能是當下中國學生所無法想像的。

胡曉平說,直到今天,即便大家的價值觀和政治立場有所不同,卻仍是一輩子的好朋友。

另一個收獲,則是跨越社會階層的友誼。胡曉平曾在農村下鄉插隊過3年,她提到,當年農村生活很艱苦,但一些農民卻對這些城裡來的學生們非常照顧,在那個需要「肉票」才換得到豬肉的年代,想盡辦法端上肉食讓學生吃飽。而這份情誼,讓她相當感念,直到今天,只要回北京,自己仍常去探望他們。

她也提到,在她心目中,農村朋友無論挑水割麥都比自己強,比自己偉大,下鄉的經驗讓她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不能以地位來衡量人。而無論自己現在是什麼身分,都還是當年北京農村那位「田各莊的胡曉平」。這種跨越階層的友誼,在當今中國社會中,更顯得可貴。

同樣作為一個民族的歷史傷痕,旅居德國近30年的胡曉平指出,德國對納粹歷史做了相當深刻的反省,透過教育,讓學生認識那段過去,思考當年德國人為何做出這樣的選擇。而她認為,在經過透徹的反思下,納粹這樣的政權幾乎不可能在德國復辟。

同樣的,胡曉平也希望中國社會能正視文革歷史,深入反思,「畢竟中國是我的祖國,我不希望她不好,也不希望她向後走。而政治體制要改革,底層大眾就必須要有民主意識,不能崇拜某一個人」,這就是她書寫歷史的初衷。(編輯:陳家倫)108102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