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反送中激化陸港矛盾 港漂想當橋梁卻有心無力

2019/8/24 14:09(8/27 14:3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沈朋達香港24日電)香港「反送中」運動延燒2個多月,身處香港的大陸人如何看待這場風暴?「港漂」Kris表示,中港矛盾下,多數港漂對運動冷感、反感;舉報潮的「白色恐怖」也讓港漂噤聲。

「港漂」泛指從中國大陸赴港留學、就業的群體。2003年起,香港政府透過「優秀人才入境計畫」、「輸入內地人才計畫」和「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等政策,吸引中國大陸人才來港。據統計,2015年每100名香港居民中,就有一人是「港漂」。

Kris形容自己是「支持香港爭取民主的中國人」,同時也希望中國能逐漸走向民主。因此,她都密切關注反送中運動走向。

7月後,示威者逐步升級行動,中國官媒經過大半個月噤聲後,開始批評示威者是「暴徒」。Kris發現,港漂的態度有了轉變,有人開始發聲批評運動;有些原本同情運動的人也強調:「我支持爭取自由,但反對暴力。」

到了7月底,示威者在香港國際機場發起「和你飛」集會,期間一位白髮老人與示威者發生衝突後被包圍,剪接後的短片不斷在網上瘋傳。一位港漂朋友把影片傳給Kris,並質問她:「這就是你要的民主嗎?」隨即把她刪除好友。

Kris感覺到,港漂群體內開始針鋒相對。之後,官媒批評示威者的「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口號是「搞港獨」,更多人在愛國心的號召下,紛紛情感歸隊。

許多港漂對「反送中」是冷感,甚至反感的,這和港漂在香港的處境也息息相關。Kris說:「香港人怎麼對待中國人,就體現在港漂身上」。Kris回憶自己剛到香港時,一句粵語都不會,「大陸人」的身分的確讓她遇上一些不合理的對待,而這也是多數港漂的共同經歷。

Kris說,自己的工作經驗,讓她有機會逐漸融入香港社會。而她也發現,中港之間一系列政治、社福及民生的衝突,才是構成兩地矛盾的成因;在知道這些成見與偏見並非針對自己後,Kris才逐漸釋懷。

但她也指出,並非每個港漂都能有這樣的境遇,融入香港。因此許多人即使身處香港,仍選擇和「自己人」交往,對在地社會保持距離,抱有戒心。這時,在中國官方以愛國主義為號召下,任何爭取自由民主的行動,都很容易被港漂們視為「港獨」。

但真正讓Kris害怕的,是接下來的「舉報潮」。7月下旬,有人在微信上傳參加遊行的照片,隨即被人舉報了。

之後,Kris花了幾天時間,反覆整理自己的好友名單,把不信任的聯絡人都給刪除;同時,也把朋友圈中所有和運動有關的文字、圖片全刪掉。

「來到香港4年,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白色恐怖。」Kris說,「我不怕溝通,也不怕爭吵,但我真的怕白色恐怖,擔心自己會因言獲罪。」為了自己和仍在中國大陸的家人,她決定不在微信上表態。

Kris說,自己來自「看人民日報」的家庭,家人都在體制內工作。但她形容自己的父親是「開明的建制派」,能和她理性討論中國的社會議題。

來香港後,Kris趁一次放假回家,嘗試向父親解釋當時新成立的「香港眾志」並不是「港獨」,但父親卻完全無法接受,談話不歡而散。自此,她知道香港政治仍是家中的禁區。

幾個發生激烈抗爭的週末,Kris都跟家人謊稱自己「在家裡休息」,而身邊支持運動的港漂們,也多半這麼做。

她說:「我們一方面不可能放棄工作,放棄香港;另一方面也不想影響家人,讓他們擔心,因此,只能選擇和家人保持一個疏離的狀態。」

這幾個月下來,Kris也感覺自己的身分認同遇上困境。以往,她認為自己是個「支持香港爭取民主的中國人」,但經過之前的舉報潮後,她開始對「中國人」的認同有所遲疑。

「我原本以為只是有堵牆在那兒,大家有話沒法說。」Kris說,但在「獵巫式」的舉報潮中,她卻感覺到來自同胞的惡意,令她相當沮喪。

Kris說,在香港生活的這幾年,對自己的精神價值影響相當深:她羨慕香港人對在地社會的認同感、歸屬感,也欽佩港人願為他人爭取權益,作出犧牲的態度。她笑稱,自己已經是個「精神上的香港人」。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但同時,她也明白自己身為「中國人」的身分無法改變,且自己在中港兩地生活的經驗,更能讓她理解中港矛盾的內涵。因此,她不願像多數香港人或台灣人一樣,一味地罵共產黨、批評中國。作為一個港漂,她仍希望能搭起兩個社會的溝通橋梁,理性討論;然而,複雜的現實已讓她感到身心俱疲。

在資訊落差和民族主義的催化下,中港兩地對「反送中」的態度大相徑庭,而像Kris這樣希望促成雙邊溝通的港漂,注定成為中港矛盾下的「磨心」。亂世之中,該如何安放自己的身分認同,是港漂群體懸而未決的難題。(編輯:張淑伶)108082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香港之路串起60公里人鏈 21萬人牽手相挺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