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特派專欄 家樂福掰惹 逛一下中國的炫科技超市

2019/7/14 09:22(7/14 09:4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駐上海特派員陳家倫/7月14日
家樂福中國日前將80%股份出售陸企,引起一陣譁然。中國民眾多少有點崇洋心態,但提到超市,本土巨頭近來有技驚四座之勢,以具代表性的盒馬鮮生為例,活像座科技展演場。

法國超市巨擘家樂福(Carrefour)1995年進入中國市場,在苦心經營近25年以後,6月份突然對外表示,同意將中國業務80%賣給中國零售業者蘇寧易購,價格人民幣48億元(台幣約216億元)。

家樂福「委身」中國企業,乍聞令人震撼,實際卻是眾多外資超市近年失守中國的其中一例而已。在2017年,阿里巴巴入主來自台灣的大潤發母公司、南韓的樂天瑪特在薩德(THAAD,終端高空防衛系統)風波中,黯然退出中國。

到了2018年6月,騰訊宣布與沃爾瑪(Walmart)中國結成深度戰略合作;2018年12月,法國零售商歐尚(Auchan)的中國業務被合作夥伴大潤發接管;2019年以來,沃爾瑪在中國關閉逾15家門市。

外資超市節節敗退,有政治因素,也受經濟不景氣影響,外界更與纏鬥一年餘的中美貿易戰做聯想,認為此事導致內需疲軟讓大環境更雪上加霜。然而,中國本土企業的趕超,讓外資超市備受壓力也是不爭事實。

「80後」上海王姓民眾回憶家樂福在中國的起落時表示,家樂福當年靠著明碼標價在中國颳起旋風,讓對詢價、殺價心累不已的中國民眾感到美好。當時只要聽聞家樂福開新店,肯定天天大排長龍。

但就在2015年,中國經濟成長「保7%」失敗,位在中國的超市不分內外資經歷一輪關店潮。哀鴻遍野中,根據蘇寧易購公告,家樂福中國在2017年和2018年合計虧損達人民幣16.77億元。

就在同一時間點,中國本土商業巨頭喊出「新零售」,又以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馬鮮生為代表,致力打破線上線下消費邊界。說起來很學理,實際走一趟便能體會科技加持下的箇中奧妙。

最能展現線上線下消融的場景就是,當步行在貨架間選購商品時,頭頂上方的輸送帶也忙著運送網購物品。這其實是很好的宣傳,增加線下購物的透明度,讓消費者確信網路和實體店的商品品質一致。

而消費者對盒馬最直觀的印象,這既是現煮海鮮城也是菜市場、美食街、市場百貨的大集合。要說它單純是座超市,更像是複合式美食遊樂園,為消費者創造「混搭」樂趣。

至於結帳時,不用等都買好後才到櫃檯結帳,而是可買完一部分東西後就結帳,這種「去中心化」思維不致櫃台大排長龍;再加上中國線上支付普及,逾半民眾都採自助掃碼結帳,也省去收銀人力。

線下增加消費者黏著度後,線上發展也不能鬆懈。業者藉由大數據掌握消費者需求,逆向鞭策商品採購、中央廚房、配送等環節精準供應,在3公里外送範圍內,30分鐘內均能免費送達商品。

然而看似風光無限的「新零售」或盒馬成功了沒,市場未有定論。主因在於,阿里大刀闊斧推出這種新一代超市不過3年,剛勉強撐過市場週期考驗,但5月位於昆山的一家盒馬宣布關閉,是否為蝴蝶效應令人緊張。

只是在各行業都免不了「炫科技」的中國市場,所有的嘗試儘管是失敗,足已讓消費者耽溺一番。至於昨日眼看他起朱樓,今天就眼看他樓塌了,對也樂愛嘗鮮的中國民眾來說,是不會留在心上的無奇日常。(編輯:張淑伶)108071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