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CPI轉呈負成長 主計總處:無通縮疑慮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8日電)主計總處今天發布去年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減0.05%,為14個月以來首次轉為負成長,主計總處說明,主因是國際油價走跌、菸稅調漲效應淡化等影響,並無通縮疑慮。
2018年11月CPI年增0.3%,為近13個月最低漲幅,去年12月CPI更轉呈負成長,令人擔心是否出現需求不振的情形,不過主計總處專門委員徐健中表示,CPI轉為負成長是受到短期因素及外在環境影響所致,目前看來是單月現象,整體物價依舊穩定,「完全沒有通縮疑慮」。
徐健中說明,去年12月CPI轉呈下跌受到許多因素影響,一是國際原油價格滑落,使得油料費由11月的上漲轉呈下跌,另外,菸稅調漲的效應淡化,香菸價格漲幅持續縮小,均削弱CPI的成長力道。
此外,去年12月冬季服飾售價較上年折扣更多,以及蔬果跌幅擴大,也都下拉CPI的成長率,導致12月CPI總指數成長率最終年減0.05%。
觀察去年12月的CPI七大類變化,教養娛樂、食物類、交通通訊及衣著類等4大類CPI年增率均呈下跌,其中以衣著類年跌1.17%、跌幅較大,交通及通訊類年跌1.02%,食物類則年減0.61%;雜項、居住及醫藥保健類則為成長。
徐健中表示,雖然去年12月CPI負成長,但扣除蔬果、能源後的核心CPI年增0.52%,顯見物價仍相當穩定,僅單一個月受到短期因素影響,而且2018年全年CPI年增1.35%,維持成長態勢,整體而言,物價還是溫和平穩、緩步上漲。
再來看反映廠商進貨成本的躉售物價指數(WPI),受到國際金屬、油價走跌的影響,漲幅持續收斂,去年12月WPI年增0.83%,為近9個月最小漲幅;徐健中表示,在美中貿易紛爭影響下,全球經濟走緩、需求降溫,導致國際原物料價格下跌,進而影響WPI的走勢。(編輯:黃國倫)108010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