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拉德 性奴轉身對抗戰火下性暴力

2018/10/5 20:55(10/6 15:02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斯奧斯陸5日綜合外電報導)2018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之一穆拉德(Nadia Murad),致力終結性暴力做為戰爭的武器,成為她贏得殊榮的原因,而她本人先前正是伊斯蘭國(IS)聖戰士的性奴。

現年25歲的穆拉德是亞茲迪教派(Yazidi)信徒,原來住在伊拉克北部亞茲迪人山區據點辛賈爾鎮(Sinjar)附近的村落,2014年伊斯蘭國聖戰士橫掃伊拉克和敘利亞大片區域,她的命運從此改變,惡夢就此開始。

2014年8月某一天,聖戰士闖入她的村莊,殺死男丁並且擄走幼童作為未來的聖戰士,數以千計的女性淪為奴工和性奴。

聖戰士殺死拒絕改信伊斯蘭教的人,其中包括穆拉德的6名兄弟和她的母親。穆拉德至此淪為性奴,生不如死。她也目睹其他人受害。

在摩蘇爾一戶遜尼派穆斯林家庭的協助下,穆拉德終於逃離魔掌,並成為一名行動主義者,積極為全球的亞茲迪人發聲,為族群爭取權益。

2016年,穆拉德和友人巴夏爾(Lamia Haji Bashar)共同獲得歐盟沙卡洛夫人權獎(Sakharov human rights prize)。今天,她們仍在為失蹤的3000名亞茲迪人奮戰,他們據信仍被關押。

穆拉德2017年出版回憶錄「最後的少女 」(The Last Girl),回溯她被抓、逃亡以及邁向行動主義的艱辛過程。

她在書中寫道:「在某些時間點上,只有強暴,別無其他。這成為你的日常生活。」(譯者:嚴思祺/核稿:陳政一)107100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克維格 奇蹟醫生療癒性暴力創傷
172.30.1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