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首屆得主登諾貝爾獎桂冠 唐獎達成新里程碑

2018/10/1 21:13(10/1 21:39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1日電)唐獎第一屆生技醫藥獎得主艾利森、本庶佑今天再摘桂冠,成為2018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也讓創設僅6年、剛完成第三屆頒獎的唐獎,達成諾貝爾獎前哨站的里程碑。

2018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今天揭曉,由美國免疫學家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共同獲得殊榮,兩人正是2014年首屆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唐獎基金會今天晚間發布新聞稿,第一時間致意恭賀。

現任日本京都大學講座教授的本庶佑,於1992年發現PD-1,並證明PD-1為T細胞上的抑制性受體,進一步研發出來的抗癌藥物於2014年在日本與美國通過上市。

本庶佑不但是開創日本基因研究的先驅,也是開創21世紀免疫醫學的關鍵人物,過去曾被譽為「最接近諾貝爾獎的日本人之一」。唐獎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今天受訪說,去年就傳出本庶佑很有可能獲得諾獎,京都大學甚至都準備好迎接喜訊,但結果是晚了一年。

陳振川表示,本庶佑是一個謙虛的學者,英文流暢,兼具東西方文化特長。今年9月唐獎週,本庶佑受邀來台擔任頒獎者,期間雖遭遇颱風攪局,仍全力配合調整行程,來台傳承生技醫藥的火炬。而本庶佑日前回國後,也馬上致信唐獎基金會表達感謝之意,讓陳振川感到榮幸。

艾利森則是於1995年率先證明CTLA-4抗體可阻斷T細胞抑制性訊息,後續研發藥物,臨床試驗證明對末期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有顯著治療效果,於2011年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上市,現已成為黑色素瘤的標準療法。

陳振川表示,艾利森當時來台受獎,就受到國內學界關注,進一步推展許多學術交流和合作。唐獎把這些人物的貢獻告訴世人,也讓世界瞭解最重要的議題,一定程度扮演了帶領的作用。近年諾貝爾醫學獎不再偏重基礎研究,也開始重視新藥研發結果,2015年就頒給發現治療瘧疾新療法的屠呦呦,與唐獎生技醫藥獎的理念越來越接近。

中央社記者追問,是否有其他唐獎得主,也有很高的呼聲在未來再摘諾貝爾獎殊榮,陳振川指出,2016年第二屆唐獎生技醫藥獎的3位得主,發展出突破性的CRISPR/Cas9系統,帶動一波基因編輯革命,大幅改變現今生醫研究和疾病治療的策略,學界普遍認為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青睞。

陳振川也提到,第三屆唐獎剛頒獎結束,各獎項得主來台演講、與青年對談,在各地造成轟動。這些人所講的都是世界最重要的議題,例如永續發展獎得主詹姆士.漢森(James E. Hansen),就呼籲年輕一代關注全球暖化,並對核能、再生能源、火力發電的取捨發表觀點。107100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