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菜籃子的零錢 援助越南貧童20年

2018/6/5 10:40(6/5 13:3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德不孤必有鄰專題6(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5日電)每隔一段時間,原籍越南的范裴倫就放下在桃園的小生意,回鄉看「孩子」。 她加入認養越南貧童的計劃,共同扶持成千上萬的孩子,有的孩子成家立業後,回饋「台灣爸媽」的愛心,也成為認養人。

今年初,范裴倫跟著其他認養人探訪越南「阿福」杜德福,順道訪視她認養的孩子們。一見到面,她不自覺地彎下腰來,把孩子的衣服拉平整,抱一抱,說起家鄉話,慈愛之情溢於言表,孩子稱呼她「台灣媽媽」。

范裴倫早年來台留學,就讀於台灣師範大學,越戰(1955-1975年)爆發後,她有家歸不得,後來嫁作台灣媳婦,育有兩個孩子,目前經營越南小吃店。做生意與照顧家庭以外的時間,她也無償擔任越文通譯,幫助同胞,並且是至善基金會資深認養人。她說:「公婆待我非常好,所以想回饋幫助人。」

至善共有7000到8000個認養人,大多數是家庭主婦、上班族、退休人士,像范裴倫一樣的新住民也不少。他們每天從菜籃子省下幾塊錢,每週少買幾杯咖啡或每月減少一次外食,每一筆小額捐款積沙成塔,累積的能量卻很驚人。

越戰難民善山師父在台灣創立至善協會(至善基金會前身)時,越戰已結束20年,然而,戰場所在的越南中部仍是殘疾多、墳墓多、孤兒多的「三多」慘狀。在此時空背景下,畸形兒「阿福」出生,他的母親和姊姊都是精神病患,父親罹患肝癌。

「阿福」是起點,至善基金會執行長洪智杰說,迄今至善在越南協助3000多位畸形兒開刀治療、點亮7000個貧童的上學路、幼兒照顧服務2000人,160校閱讀室讓6萬個學童有課外書可讀。另外,至善在中國雲南、台灣新竹山地鄉、緬甸也有服務計劃。

至今越南中部仍有「海豹肢」的畸形兒出生,還有家貧而拖上十年多的殘疾病患,這是美軍在越戰期間噴灑落葉劑留下的戴奧辛遺毒。中央社記者數度隨同至善走訪中越,看到原本只能在地上爬行的先天畸形兒少,在開完刀之後持續復健,能夠扶杖行走或坐著輪椅上。

越南是社會主義國家,一開始對來自台灣的至善心存猜忌。至善基金會董事長袁立德回憶,越南政府可能覺得讓殘疾兒露面有損國家形象,許多國際非政府組織(NGO)不得其門而入,至善工作人員光是要接「阿福」來台灣動手術,手續就辦了好幾個月。

至善越南工作站主任黃仲始是中越的順化在地人,他帶著娘子軍挨家挨戶,叩開個案的家門。人在做,天在看,至善20年來低調付出,不僅讓在地民眾有感,也漸漸贏得官方的信任。

2014年越南爆發排華事件,台資企業也受到波及,但就在此時,越南中部省分當局伸出友誼的手,向中央政府聯名推薦至善。2016年,至善獲得越南勞動獎章,更獲准申請成立「越南至善兒童基金會」。

不過,台商工廠被越南人破壞的畫面透過媒體放送時,確實氣跑一些台灣的捐款人,至善只好另覓管道填補捐款缺口。至善基金會執行長洪智杰說,當時有不少人質疑至善:「越南人這樣對台灣人,為什麼還要捐款給越南?」

洪智杰說,40、50年前台灣接受美國援助,現在台灣有能力了,其實很多人願意敞開心胸、打開眼界,向國內外奉獻愛心;從至善的報表來看,排華事件的影響是一時的,仍有捐款人看到貧童的處境,認為孩子的成長不能等,當下雪中送炭。

同時,至善在越南逐漸埋下永續發展的公益種子。團文勇是第一個越南在地認養人,今年初,他特地帶著妻子和襁褓中的兒子,大老遠趕來和范裴倫等認養人見面。他多次表示,沒有台灣的「爸爸」和「媽媽」,就沒有今天的他。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團文勇開了一家店,聘僱家境貧寒的年輕人製作手工藝品出售,他告訴中央社記者,他這個做「哥哥」的有能力,幫助「弟弟」、「妹妹」,這是應該的。

去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在越南峴港召開,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代表總統蔡英文出席APEC領袖會議。隨同與會的宋楚瑜女兒宋鎮邁在台、越雙方官員陪同下,冒雨拜訪至善支持的小學與孤兒院,見證跨越國界的善念善行,維繫台越民間友誼20年。(編輯:吳協昌)107060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專家:援外工作有助台灣外交 應持續進行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