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宕12年 深澳電廠擴建之路坎坷
(中央社記者黃雅娟台北8日電)曾經是東南亞最大的電廠,占全台發電量37%的深澳電廠運轉超過40年,除役後的更新擴建計畫,已至少延宕12年;3月中旬環差通過審查,深澳電廠老員工就盼退休前能再回到電廠工作。
深澳電廠更新擴建計畫,台電將2部機組裝置容量調降為60萬瓩,並使用燃煤超超臨界發電機組,海域設施調整為深澳灣;機組預計分別於民國114年7月、115年7月商轉,施工期間約62個月,總預算為新台幣1049億元;日前環差評估通過環評大會審查,仍引來不少輿論討論。
政府非核家園政策,期待114年時台灣發電占比應調整為燃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20%;除了擴建天然氣接收站、積極發展再生能源,同時因應空污來自地方及環保團體的聲浪,成為政府推動非核家園的陣痛期。
46年開工整地,開始興建的深澳電廠,3部機組裝置容量分別為7.5萬瓩、12.5萬瓩及20萬瓩,到56年全部併聯發電時,發電量占全台灣的36.8%,約30.9億度;不僅是台灣當時裝置容量跟發電量最大的電廠,也是東南亞最大的電廠,台電內部員工訓練的教材,都是以深澳電廠說明書作為藍本。
56年時,當年7月全台電力失調60小時,禍首就是第3部機組故障,許多員工晝夜不停整整修了2天,才恢復電力,足見深澳電廠對台灣北部供電的重要。
這個掛著台電新村26號門牌的電廠,也經歷過台灣重大的天災事件,76年的恩琳颱風,水淹深澳電廠,員工冒著感電危險,到最後一刻才撤離。
88年的921大地震,原本是穩定的機組運轉聲,忽然變成「棟~棟」的水槌聲及「轟~轟」的安全閥動作聲,值班人員扛著大型「含多路(台語,指方向盤)」爬上12樓,手動關閉主蒸汽閥。
3部機組運轉超過40年,機組材料總是會老舊疲勞,94年10月3號機主蒸汽閥,突然因為異聲而停下,檢查後竟然發現直徑16英寸、厚度1.875英寸的管子,竟然在焊道處龜裂,裂縫達1/8英寸、長達管子圓周長1/2。
機組老化,又因為面臨關廠,申請不到長效性的維護經費,延役更可能使電廠狀況雪上加霜。最後,在行政院94年核定先拆後建計畫後,95年環評通過更新擴建計畫,96年9月底深澳電廠除役,卸下47年的重擔,走入歷史。
不過,使用蕃仔澳灣當作碼頭卸煤,以及煤倉等設置,都遭到地方反對,原定101年7月就要商轉的1號機也因此遙遙無期,103年10月行政院核准台電申請緩建2年,要求台電提出替代方案,並加強與地方溝通;台電在105年8月提出替代方案後,經行政院一年時間審核後,即進入環差審查,今年3月14日環評大會通過。
台電深澳施工處長簡建成指出,過去環保法規沒有那麼嚴格,騎摩托車經過都會有一層灰,當地居民對深澳電廠感覺的確是不好,這都是事實。不過,深澳電廠機組已經改為超超臨界機組,燃煤發電效率達44%,也曾帶過3000多個居民去林口電廠看過,光是煙囪排就跟以前不同。
曾經擔任舊深澳電廠的運轉部門、現任深澳施工處儀控經理的蘇永鍊提到,當時電廠為台灣的經濟成長提供很多的電力,也是在當時最先進的電廠。過去機組環保設備沒有那麼好,台電順應時代及民眾需求,在環保靜電集塵器就做過兩次改善工程。
蘇永鍊說,當時跟在地的居民關係很好,下了班也會一起去打籃球,很多員工都等著96年除役後,102年能夠再度回到電廠工作,只是沒想到計畫延宕,很多深澳電廠的員工都已經退休,如果現在的計畫時間可行,希望自己有機會再度回到深澳電廠服務,也是很多深澳電廠老員工的心聲。(編輯:林孟汝)1070408
延伸閱讀》深澳電廠環評關鍵一票 詹順貴:依法行事
延伸閱讀》深澳電廠環評過關 李應元:污染量減少
延伸閱讀》乾淨的煤定義多元 爭論前先看清楚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