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週刊告別紙本 學者:成敗都是商業主義
(中央社記者羅苑韶台北4日電)壹週刊2001年來台掀起風潮,衝擊台灣媒體生態,今天發行最後一期紙本,未來將轉戰網路。學者認為,這個變化反映了壹傳媒的典型商業媒體特質,「成也商業主義,敗也商業主義。」
台灣「壹週刊」在2001年5月31日創刊,創刊號以時任總統陳水扁女兒陳幸妤和趙建銘、藝人黃子佼和曾寶儀戀情為封面故事,首賣銷售量高達27萬冊。17年來出刊880期、1760個封面,今天發行最後一期紙本雜誌,向讀者宣告「相信這只是逗點,不是句點」。
小S(徐熙娣)與黃子佼2000年分手,黃子佼被指劈腿曾寶儀,當年壹週刊報導佼寶戀,成為娛樂頭條。儘管因報導讓演藝生涯陷入低潮,但愛看實體雜誌的黃子佼接受壹週刊訪問時坦言:「聽到紙本要收掉,我是很惆悵的。」他後來成了週刊樂評專欄寫手,也是訂戶之一。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執行長邱家宜表示,壹週刊是蘋果日報進台灣的先鋒部隊,走英國的小報風格,在香港採用庶民語言,來到台灣後,相對於傳統大報,文字也較淺白,注重提供庶民觀點。
她說,壹週刊帶來的媒體文化,對台灣媒體的衝擊,便是徹底市場化,讀者至上。
來自香港的壹週刊,報導最多的是社會名流。邱家宜說,台灣媒體以前不會去觸碰政商巨賈的私生活,受到壹週刊的衝擊,大企業家、官員變得和電影明星、名媛一樣,他們的私生活報導成為常態。
她又說,壹週刊興起的扒糞和狗仔隊跟拍,曾引發報導不實和侵犯隱私的爭議,但後來也漸漸訂出分際。
不過,邱家宜指出,壹週刊報導的事件會被不對等放大,可能在一週甚至兩週內成為所有媒體跟風的主題。「這暴露台灣媒體環境貧困,尤其商業電視台和網路媒體,屈服於收視率和點閱率,一味跟著壹週刊的封面報導。」
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胡元輝以書面回覆記者訪問表示,壹傳媒進入台灣,採取典型的商業主義操作,一方面衝擊了台灣傳統商業媒體未能緊密貼近市場的弱點,另一方面也激化了新聞感官化的競爭策略。
他進一步指出,壹週刊紙本停刊反映媒體經營環境的變遷,及既有營收模式難支撐運作的困境;同時反映壹傳媒的典型商業媒體特質,可以說它是成也商業主義,敗也商業主義。
壹週刊網站今天以「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封面」,回顧昔日曾經轟動一時的報導,並表示未來將轉戰網媒,繼續挖掘新聞內幕。(編輯:黃瑞弘)107040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