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說不能稱讚也不能罵 到底怎麼教小孩?
(中央社網站)近年超夯的阿德勒心理學,倡議的「不斥責,也不稱讚」的教育理念,讓很多爸媽滿頭霧水:不能讚美,也不能罵,到底要我怎麼教小孩?演譯這套哲學的日本作者岸見一郎來台訪問時笑著說,的確很多爸媽有這樣的困惑。但阿德勒的中心思想是:能感受到「自己受父母信任」的孩子,才是幸福的。
剖析阿德勒心理學的「被討厭的勇氣」二部曲,在書市低迷的環境下,創造台日韓銷售逾350萬冊,光是台灣就超過60萬冊的驚人紀錄。作者岸見一郎來台訪問時被問及阿德勒教育理念,笑著承認他自己也曾為親子關係困擾過,讀了阿德勒之後,「不誇張,我跟孩子的關係立刻轉變」。
為了解答父母親對阿德勒教育理念的困惑,岸見一郎超譯整理了32句阿德勒名言,提供家長參考。第一個難題自然是所謂的「不可以斥責,也不可以稱讚」,到底該怎麼做?以下是岸見一郎的解讀:
●斥責有即效性 但無法解決問題很多父母看到孩子不依指示行動、出現問題行為,或不肯用功念書時,便會忍不住發火斥責孩子。會這麼做,正是因為父母希望孩子能服從自己的命令,並認為責罵是有效的。但孩子並不會因為挨罵就改變行為,父母只好一而再、再而三,不斷責罵下去。
事實上,如果看不到孩子的行為有任何改變,就應該意識到:斥責並不適於做為改變孩子行為的手段。這樣才合理,對吧?可是依舊有不少父母認為,只要再罵凶一點,孩子或許就會改正、聽父母的話,於是緊抱著這一絲希望,不肯罷手。
斥責之所以無法改變孩子的行為,是有原因的。遭到父母責罵的孩子,沒有不知道自己為何挨罵的—他們明知道會被罵,卻還是故意這麼做。雖然沒有孩子願意挨父母的罵,但他們心裡所想的其實是:如果自己就算行為得當,父母也沒有任何表示的話,不如做些讓父母頭痛的事並遭受責罵,好藉此引起父母親的關注。
所以當父母再怎麼責備也改變不了孩子的行為時,就表示孩子是為了求得父母的關注,而期待能「討罵」。不是明明已經挨了罵,卻改變不了問題行為;而是正因為父母會斥責他,所以停不下來。
斥責確實有其即效性,能使得挨罵的孩子暫時停止問題行為。不過,那只是因為害怕父母罷了。就算孩子因為害怕而照父母所說的去做,也會因為不想再被罵,最後變成一個凡事不積極、格局小又退縮的孩子。
剛才提到,沒有哪個孩子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挨父母罵,但是當孩子還小的時候,的確有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應該改正。例如「搭電車要保持安靜」。就算孩子不知道,也可以不必責罵,只要像平常一樣說明給他聽就好。如果明知可以這麼做,卻還是選擇責罵,就表示父母認為,就算口頭解釋說明,孩子也聽不懂—換句話說,父母並非以對等關係看待孩子。
若不以對等的態度看待孩子,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就不會變好。孩子們和大人一樣,在人際關係中不喜歡屈居人下。老是愛罵人的父母,孩子是不可能會喜歡的。
我們所犯的錯誤,就是在責罵孩子、把關係搞壞之後,還試圖想協助孩子。問題是,協助孩子這件事,只有在彼此關係親近的時候才辦得到。
這麼說來,如果不斥責孩子的話,是不是稱讚他們就行了呢?事實上,稱讚也會有問題。
●稱讚並非良方 而是會上癮的毒藥當孩子在學校考試或模擬考中得到好成績時,你會怎麼做?
「理所當然要稱讚他囉!」
但真的有這麼「理所當然」嗎?讓我們來想一想。
用功這件事,基本上是要孩子憑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就算孩子不用功,最後的結果—也就是「考試拿不到好成績」這件事的結果,也只會落在孩子頭上,必須由他自己負責。
「但如果考試成績不錯,應該可以稱讚他一下吧?」
對孩子用功讀書一事給予稱讚、表示感謝,是很奇怪的事,因為孩子並不是為了父母而讀書。
稱讚的問題在於,一旦得不到讚美,孩子就不會採取適切的行動。只要稱讚過一次,孩子就會變成沒人稱讚就不表現出恰當行為的孩子。也有的父母會跟孩子約定好,只要考出好成績,就增加零用錢。那麼,萬一拿不到好成績的話,又該怎麼辦呢?
自己做的事情獲得別人讚賞,的確會很開心,對吧?可是當我們認定不論做什麼事都必須獲得稱讚的時候,一旦得不到讚美,便會立即放棄那些適切合宜的行為。
拿到好成績的時候,當然想得到父母的稱許;然而並不是每次都能拿到好成績,所以孩子考得好的時候,不可以稱讚。即使不稱讚,光是「自己考得好」這件事,應該就能讓孩子感到滿足,父母沒有必要錦上添花。問題是拿不到好成績的時候。如果學校考試或模擬考成績很糟糕,該怎麼辦?
就算孩子再怎麼意志消沉,很抱歉的,父母還是什麼都不能做。這種時候,如果父母打算安慰孩子:「很難過吧。」孩子說不定會因此認為:「只要沒有人對我說這種話,我就沒辦法靠自己的力量度過難關。」
能聽到別人對自己說出「很難過吧」或「你辛苦了」之類的話,精神上或許會感覺比較輕鬆。但希望孩子們可以了解,別人不一定會對我們說出這些話。
不過,倒也不是沒有安全的互動方式。父母可以問問看:「有沒有什麼我可以做的?」相信孩子一定會這樣回答:「嗯,有。別理我。」(書摘《讓孩子成長的阿德勒名言》,岸見一郎著,究竟出版)106061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