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血汗醫護 護病比入法有2方案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14日電)改善血汗醫護,日前立委提案將「護病比」標準入法。衛福部今表示,護病比入法已有2方案,包括納入與健保支付標準連動,或修正醫療機構設置標準,下月將陸續召開4場公聽會。
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今天召開記者會,以行動劇抗議醫護人員的畸形班表,指控醫院管理在人力不足的根本原因下,發展出4大管理兇器,包括跨科調動、彈性人力、積休假、訓練期不足等。
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理事長周雅鈴受訪時表示,醫院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讓病人跨科別住院,病房變成了大雜科,舉例來說,她曾遇過一名口腔外科患者,因該科病床滿了,便調到心臟內科病房,但照顧各科患者各有其專業,心臟內科醫護人員根本不知道如何照顧口腔外科患者,不僅加重照顧負擔,患者風險也增加。
此外,護理人員不只班表畸形,休假時更經常被要求回院開會或參加教育課程。周雅鈴說,每個護理人員依工作內容不同,每月得開1到3次會議,若遇上休假僅算1小時加班,實際上卻總是超時,教育課程更是只能在休假時參加,有時一去就是一整天,根本無法好好休息。
衛福部照護司長蔡淑鳳表示,為改善血汗醫護,已針對「護病比」做了3大調整,例如「醫療法」的醫療機構設置標準,已從4床備一個護理人員改成3床;簡化醫院評鑑指標,減輕護理人員工作負荷;醫療院所全日護病比的健保獎勵加成,也從3級擴大為5級,鼓勵增聘護理人員。
至於護病比入法方面,蔡淑鳳說,目前已委託研究計畫給護士公會全聯會做政策評估,已有2方案達成共識,其一是將護病比和健保支付標準進行連動,也可能修正醫療機構設置標準,將「護床比」改成「護病比」。
蔡淑鳳指出,相關方案都會和護理界、醫界討論,6月至8月將在全台召開4場公聽會,針對可行性、衝擊性、適當性進行討論,盼找到最適合本土的護病比,改善護理人員執業環境。106051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