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閱讀日 回味台北書街與書店本事【圖輯】
(中央社網站)4月23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訂定的「世界閱讀日」。說起閱讀,出版業和書店業者都深刻地感受到讀書的人變少了,買書的人更少了。台北曾經有過輝煌的書店一條街、舊書攤一條街,還有成為觀光勝地的24小時書店,隨著網路時代推演,書店風情漸漸改變。在世界閱讀日這一天,請跟著中央社的老照片,回顧台北的書店本事。
說起台北的書街,殆無疑義,絕對是重慶南路。日據時代最大的書店-新高堂書店,就在這條路上,也就是後來東方書店(東方出版社)的原址。
1949年政府遷台,中華書局、正中書局、世界書局都在重慶南路。然後,東方書局成立了,三民書局、黎明文化、遠東圖書公司都開在這裡,拐個彎往武昌街,騎樓下是詩人周夢蝶的書攤,樓上是明星咖啡店。往台北車站方向走,補習街南陽街的學子們,都是參考書的消費大戶。
重慶南路一段這短短幾百公尺,曾經聚集上百家書店、很多文具店、筆墨行,還有攝影社,1960-70年代這裡就是台北最潮的一條街。平日學生們來來去去,隨時有人在買書,年底賣耶誕卡的宣傳看板大得嚇死人。
那個年代,台北常常舉辦全國書展,春天一次、秋天一次,地點通常是在信義路的國際學舍。現在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那是什麼地方,說穿了它算是早年的世貿中心,專門辦商展、活動、頒獎典禮,位於現在的大安森林公園上。
到書展買書便宜嗎?或許沒有什麼厲害的折扣,但當年光是把很多出版社、書店聚在一起賣書,就是件不容易的事。也常邀請副總統、新聞局官員剪綵、帶頭買書。
買不起新書沒關係,台北有很多厲害的舊書攤。建國中學附近的牯嶺街是一處,國際學舍旁邊的矮房子也有一小區,舊書攤沒有什麼裝璜陳設可言,很多書甚至積滿灰塵,連擦都不擦。窮學生在這裡撿點便宜,至少是定價打五折,內行人在這裡尋寶,偶爾會找到珍貴的初版書。
講到撿便宜,愛書人或許還記得「六一二大限」,著作權法實施後,不符合版權規定的既有著作緩衝期在1994年6月12日屆滿,在此之後不能再販售。於是,書店趕在大限前清倉跳樓大拍賣,愈到大限逼近,書賣得愈便宜,很多人拖著行李箱搶買書。
後來牯嶺街舊書街拆了,國際學舍也拆了,台北人的舊書店集中到八德路光華商場。在還沒有被3C商品攻占前,高架橋下的光華商場裡塞了滿滿的舊書店。等到光華商場改建,台北的舊書店也換了個形象,散落在公館周邊,不叫舊書店,改叫二手書店,乾淨、明亮,有的還兼賣咖啡。
當然,這時候的台北書店樣貌已經不同。重慶南路不再熱鬧,但還有幾家大型書店鎮場;台北小知青和海外華人的注意焦點移到24小時營業的誠品書店,國外電視節目爭相拍攝全球罕見的深夜書店,台北人愛書、好文化的形象應運而生。
等到臉書(Facebook)取代實體書,成為年輕一代最常「讀」的書,重慶南路書街的書店一家家收攤,出版業不得不殺價搶進網路書店,這又是另一個年代的故事了。106042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