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特派專欄 菲律賓人說話難捉摸

2016/7/19 12:18(7/19 13:1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特派員看世界專欄(中央社記者林行健馬尼拉19日專電)一言九鼎,從小就受長輩教導,信用很重要,這是成功的要素之一,但在菲律賓,「是」可能是「是」,但也可能是「非」,難以捉摸的個性讓外國人傷透腦筋。

常聽到剛來菲律賓的台商、甚至駐菲代表處官員抱怨,幾天前跟人約好見面,對方當場說「OK」,但時間到了卻不見人影。打電話詢問,有時對方會說明爽約的原因,並且道歉,有時對方索性就不接電話,「真讓人氣炸」。

菲律賓民答那峨島台商會前會長劉文煌,來菲經商20多年,對此感觸特別深刻。

「可能是為了面子,他們很容易答應人一些事情,即使他們做不到。」劉文煌說,「像有一次我拿工程圖給員工看,他說好,沒問題,結果最後做不出來。我問他為什麼做不出來,他說圖看不懂。」

這件案子讓劉文煌在生意上蒙受了損失。

這類例子不勝枚舉,即使是菲人與菲人之間,邀請對方參加生日派對,或是開口借錢,當下得到的答案通常都會說「好」、「沒問題」,但承諾是否會履行,又是另一回事。

歐洲企業管理專家卡茲(Lothar Katz)曾提到,面子對菲律賓人十分重要,因此一般是以非直接的方式進行溝通,「在面對直接問題時,菲人可能回答『是』,這表示他們聽到你說的話,而不是他們同意你說的話。」

卡茲補充說,菲人避免公開的歧見及對抗,因此你很少直接聽到「不」這個字,因此,「可能」、「我再考慮一下」以及語氣略帶猶豫的「是」,都可能是「不」的意思。

菲律賓歷史學家沙拉薩(Zeus Salazar)也有相近的說法,他在文章「Maybe is No」中說明,「在菲律賓,『是』就是『是』,『可能』就是『不』,你很少會聽到『不』。」

沙拉薩說,菲人這樣的反應,不代表他沒有決策能力,這是一種「保護對方不受傷害的策略」,以緩和負面反應帶來的立即性衝擊。

1位曾任僑務委員的台商分析,「一般菲律賓人的心態是,不管聽懂或聽不懂都回答『是』,因為他怕人家說他理解力差。」

那要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這名台商說,如果是約會,那就要在會前再三確認,如果是指示,那講完以後就得請他複誦一遍。

但也不是所有的菲律賓人都有這樣的毛病,富邦產險菲律賓子公司總經理陳鴻銘表示,社會階層與知識程度較高的菲律賓人,通常說話比較可靠。

外貿協會馬尼拉台灣貿易中心主任藍科銘建議,要知道菲律賓人真正的心意,除了聽其言,還要觀其行,觀察他的表情、肢體語言,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附帶一提,在菲律賓,往下點頭不代表「是」,而是「不知道」,如果一個人同意或認同你說的話,他回答的「是」將會搭配頭部往上揚的動作。105071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