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參院接受彈劾審理 總統羅賽芙暫停職
(中央社記者唐雅陵聖保羅12日專電)巴西參議院經過20小時的冗長議程後,終於在今天上午以55票贊成、22票反對結果,通過特別審查委員會建議設立羅賽芙總統彈劾案的意見報告,羅賽芙將暫時停職。
根據聯邦最高法院制定的彈劾程序進度,參院表決通過設立彈劾案後,羅賽芙將暫時停職最多180天,期間由副總統泰梅爾(Michel Temer)代理總統職務。
巴西參議院有81位參議員,根據規定,只有在71位登記發言的參議員發言完畢後才能進入表決環節,所以拖長整個議程;但參院議長卡列洛斯(Renan Calheiros)一開始已聲明,「為盡快給予國家民眾一個交代,就算拖到12日,也會完成表決。」
羅賽芙(Dilma Rousseff)被指違反預算法和稽徵稅務責任法,10日她拚死一搏,由國家律政署長卡多佐(Eduardo Cardozo)向聯邦最高法院聲請,將4月17日眾議院投票表決繼續推進彈劾案的結果作廢,理由是前眾議院議長古尼雅(Eduardo Cunha)受理彈劾總統申請,乃私人報復羅賽芙之舉。
11日最高法院大法官札瓦斯基(Teori Zavascki)否決卡多佐的聲請,指古尼雅受理彈劾總統申請後,眾議院先設立特別審查委員會通過申請內容,最後才在議會以367票贊成、137票反對、7票棄權的結果通過啟動總統彈劾程序;這個結果並非眾院議長個人單獨的決定,而是整個議會,過程合乎情理法,沒理由作廢。
儘管如此,工黨參議員法瑞亞斯(Lindbergh Farias)表示左派人士將上訴,堅持羅賽芙並未犯下責任罪的說詞,並上告泛美人權法院指「巴西正在發生一場政變。」
聯邦最高法院院長李萬度斯基(Ricardo Lewnadowski)將主責審查彈劾案工作,參議院展開傳喚相關證人提交證據,參議員可以傳喚羅賽芙,但她沒有義務出席。
審查階段沒有確定期限,但整個程序不能超過180天。最後15天由控辯雙方提出最後陳詞。
參議院最終投票表決,若有2/3參議員投票贊成彈劾(54票),羅賽芙將遭罷黜,且遞奪公權8年;泰梅爾正式接任總統職位。若贊成彈劾票數未及2/3,則羅賽芙馬上復職。1050512
代理巴西總統 文人鐵腕泰梅爾最大考驗
(中央社記者唐雅陵聖保羅12日專電)巴西參議院通過審理羅賽芙總統彈劾案,羅賽芙將暫時停職180天,總統職位由副總統泰梅爾代理,被譽為具和解精神與能力的泰梅爾,能否穩住巴西政壇紛亂,是最大考驗。
泰梅爾(Michel Temer)行事低調,中規中矩,是巴西政壇上少有幾位以「善傾聽、少發言」做決策的政治人物。2010年擔任羅賽芙副手以來,其帶領的巴西民主運動黨(PMDB)已成為巴西最大黨,在全國選出1421位市長、7825位市議員、147位州議員、4位州長、77位眾議員和21位參議員。
泰梅爾現年75歲,1940年9月23日生於聖保羅州內地,是黎巴嫩後裔,在8個兄弟姊妹中排行老么,是虔誠的天主教徒,1963年自聖保羅大學法律系畢業,1974年獲得博士學位。
泰梅爾從1980年代開始從政,先後擔任過聖保羅州教育廳辦公室主任、聖保羅州總檢察官、聖保羅州公安廳長。1987至2011年擔任過6屆眾議員,3次國會議長,他的最大夢想一直是讓巴西民運黨成為巴西最大黨;而這一點,他確實做到了。
1992年泰梅爾第2次擔任聖保羅公安廳長時,聖保羅正爆發當時史上最大治安危機,卡蘭迪魯監獄暴動造成111名囚犯遭屠殺。
當時的聖保羅州長佛勒利(Antonio Fleury)對泰梅爾的評語是「有和解精神和能力來平定紛亂。」
泰梅爾採取的第1項措施是召集民間社會參與治安政策,組成「刑警委員會」,但其開放的態度,致使許多委員開始壯大聲勢,其中1人甚至威脅泰梅爾,若他將警察與人權團體的利益混為一談,將糾眾辭職。
當泰梅爾很難得的提高聲音說:「假如您正式提出辭呈,我會接受。」對方反而沉默了。事後,泰梅爾向友人告白,其溫文有禮的態度有時會被人誤解為懦弱。
1992年,聖保羅軍警鎮暴部隊與歹徒在街頭衝突的情況達到巔峰,造成1421人死亡。泰梅爾除強化風紀檢察處外,採取了2項遏阻警察濫權的簡單措施,包括對受害人的雙手進行火藥殘留物化驗,以證實他是否開槍抗警;另外則將涉及衝突的刑警從行動部門調為文職,同時讓他們接受心理精神治療。
隔年底,聖保羅州的警民衝突的死亡人數降至377人,證明之前大部分的衝突都是嫌疑犯被殺。
佛勒利表示,泰梅爾處事圓滑,待人誠懇,善於和解,不易樹敵,所以有能力將參議院議長卡列洛斯(Renan Calheiros)和前總統沙奈(Jose Sarney)等性格迴然不同的政治人物都集中在巴西民運黨。
不過,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從政這麼多年來,泰梅爾也牽涉到建商賄絡案,甚至在巴西石油公司貪瀆調查專案中被提及。泰梅爾否認所有指控,且先發制人控告汙點證人汙衊他。
隨著羅賽芙離職,泰梅爾將代理總統職位,姑且不去評論他的好壞,爭取選民的喜愛和權力,歷來是從政者的不懈追求。105051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