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力拚網路書店 日本實體書店出險招

2016/3/6 07:15(3/6 09:39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實體書店消失中專題(1)(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6日專電)日本實體書店的經營環境愈來愈嚴峻,為了對抗亞馬遜網購,日本「紀伊國屋書店」買斷人氣作家村上春樹新作品初版九成書籍,大量買斷的行銷手法新穎,成為出版界話題。

紀伊國屋書店這次的行銷手法相當罕見,因為買斷初版的九成書籍,倘若賣不出去,就得面臨自行吸收的風險,不過,紀伊國屋書店出險招的背後,有不得已的理由。

紀伊國屋書店的主管藤本仁史即說,「書店業界如果什麼都不做的話,就沒有未來。書店要和仲介商、出版社一起合作,改變情況才行。」

實體書店漸漸消失中,現在年輕人愈來愈不愛閱讀書籍,加上網路購書型態日益普遍,實體書店的經營環境趨於嚴峻,因此紀伊國屋書店看準高人氣的村上春樹新書,希望能爭取到更多顧客上門買書,同時也限縮初版供給網路專業書店販售數量,僅提供5000冊。

紀伊國屋書店的做法是,在去年9月10日上市的村上春樹散文集「身為職業小說家」開賣後,初版是10萬冊,紀伊國屋書店從出版社直接買斷其中9萬冊,這9萬冊當中,有4萬冊販售到日本國內外170多家書店,其餘則透過書商仲介公司販售到其他的書店。

日本許多媒體探討,為何紀伊國屋書店採取罕見手段對付亞馬遜網路書店,注重的層面並非紀伊國屋書店所買斷的數量,而是大量買斷的手法,因為傳統實體書店要採取非常手段,在這場出版界變局中求生。

一般社團法人「日本出版Infra center」(簡稱JPO)統計顯示,截至今年3月,日本書店有1萬4658家,這10年來減少了逾5000家,減幅26%。主要是書籍的售量減少,加上在網路銷售通路購書,因而不到書店購書的人增加。

另外,「出版指標年報」分析指出,影像化作品或獲文學獎的話題作品等售況好,但其他的作品幾乎不受注目。暢銷的作家固定化,新進作家登場也找不出有特別值得一提的。

在日本,出版品的銷售額於1996年達顛峰,約2兆6564億日圓,之後18年,市場規模縮小3/5。「出版指標年報」還指出,2014年書籍部門拉抬整體售況的熱賣商品不多,暢銷的作品銷售量也比往年低。1050306

靈活經營突圍 美實體書店最後堡壘

實體書店消失中專題(2)(中央社記者顏伶如波特蘭5日專電)原本規模排名美國第二大的疆界連鎖書店(Borders),由於不敵網路書店龐大競爭壓力,2011年初關閉各地分店,但美國鮑威爾書店,卻在荊棘中找出生路,發光發熱。

根據美國「書本業研究團體」(Book Industry Study Group)統計,光是在2011年當中,實體書店的書本銷售,就比前一年縮水12.6%,美國實體書店面臨嚴峻的寒冬考驗。

擁有40多年歷史,被視為波特蘭當地代表特色之一,採取獨立經營的鮑威爾書店(Powell's Books),卻一年又一年繼續存活著,彷彿在為充滿古早味風格的傳統實體書店,堅守最後一塊堡壘。

鮑威爾書店被稱為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獨立經營書店,除了新書之外,也經營二手書、舊書、絕版書及稀有書本的收購與銷售。

網路買書、找書既快速又方便,不必出門就能輕鬆選購,完全符合現代人講求迅速確實的購物習慣。然而,傳統書店能讓讀者親身感受到書本的「真實感」,享受走在一排排書海之間的「臨場感」,若有問題則可詢問。

這些難以用筆墨形容的消費體驗,正是鮑威爾書店在面臨網路書店挑戰的同時,還能持續獲得消費者青睞的重要關鍵。

鮑威爾書店家傳第三代負責人艾蜜莉.鮑威爾(Emily Powell)便說,自家書店的實力所在,「永遠都會建立於我們的實體存在」。

她接受「俄勒岡人報」(Oregonian)訪問時分析,其實人們還是很喜歡閱讀的,「人們喜歡實體物件,也喜歡閱讀,我們能夠迎合大家的喜好;從某種角度來看,純粹只靠網路的零售商,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

1971年,已退休的油漆承包商華特.鮑威爾(Walter Powell),在波特蘭市中心的「珍珠區」(Pearl District)開立書店,開店構想來自他的兒子麥可(Michael Powell)。

麥可.鮑威爾在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就讀時,1970年在芝加哥開起書店,華特在暑假期間赴芝加哥探望兒子,到兒子的書店幫忙之後,竟對書店經營產生高度興趣,回到波特蘭之後,也開了自己的書店。

到了1979年,麥可決定協助父親經營鮑威爾書店,父子倆共同打造與其他書店截然不同的另類風格。店裡除了賣新書,也賣舊書,而且新書舊書在書架上並列排放,讓消費者自由選購,這是在其他書店不曾出現的銷售方式。鮑威爾書店全年無休,一年365天開門迎客,員工都是知識豐富,而且熱愛閱讀的愛書人士。

如今,除了名稱為「書本城市」(City of Books)的旗艦總店之外,鮑威爾書店在波特蘭地區有三家分店,波特蘭國際機場裡也設有分店。

除了做生意賺錢之外,鮑威爾書店非常注重在社會上扮演重要角色,期盼讓社區民眾變得更為知識廣博,並且確保各種理念與創意都能不受限制地分享。在這個理念架構下,鮑威爾書店長期捐書給波特蘭地區的公立圖書館與學校,其他捐贈對象還包括文學組織、人權團體、醫療宣導團體、小型出版商、藝術團體、作家團體、媒體機構等。

Details男性雜誌網路版報導曾形容,鮑威爾書店是「有了靈魂的亞馬遜網路書店」(Amazon with a soul)。「時代」雜誌(Time)則在報導中指出,鮑威爾書店的持續成功,顯現出波特蘭詭計多端、怪胎路線的生意精明。1050306

英國書店快速消失 愛書族憂心

實體書店消失中專題(3)(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5日專電)閱讀是英國的悠久傳統,夏天出門度假經常人手一書,耶誕節送禮書籍也常是首選,書店快速消失令不少愛書族感到憂心。

根據統計,英國自2005年以來已有至少500家獨立書店歇業,目前剩下不到1000家獨立書店。業者警告,書店接連收攤是大家必須正視的文化危機。

以位在倫敦西南區Richmond的兒童書籍專賣店Lion&Unicorn為例,1977年開幕時,英國知名的兒童書作家達爾(Ronald Dahl)是座上賓,這家書店曾陪伴許多兒童成長,但不堪亞馬遜(Amazon)等網路商店低價競爭,黯然宣布停業。

英國書店協會(Booksellers Association)執行長賈福雷(Tim Godfray)指出,書店是文化與社區的樞紐,對地方的經濟發展扮演重要角色,書店關閉令人感到失望,每個人都應該正視書店持續消失這件事,如果政府與一般大眾現在不採取行動,未來的書店乃至於出版業及閱讀本身,都將面臨危機。

書店快速關閉的原因除了昂貴的租金令店家吃不消,網路最大零售商亞馬遜與超市提供價格便宜的書籍,以及電子書(eReaders)普及等都是主要原因。

根據市場調查公司YouGov的報告,2011年每40名英國人就有一個人的耶誕禮物是Kindle電子書,1995年亞馬遜網路書店成立,控制了90%的英國電子書市場。2012年電子書數量在英國市場飆升95%,2013年成長40%,到了2014年成長率降到13%。

預估未來幾年電子書的成長率將走緩,比例約在30%到35%,也因此專家認為,現在斷言實體書將走上窮途末路未免太早。

英國獨立書店Daunt Books創辦人丹特(James Daunt),2011年出任英國目前唯一大型連鎖書店Waterstones總經理,經過不斷的努力,Waterstones連年虧損的情況可望改善,明年春天可達到損益平衡。

丹特直言,和亞馬遜競爭幾乎是項「不可能的任務」,讀者只要上網下單,訂購的書籍很快就寄到,更重要的是,亞馬遜的售價比書店便宜很多。

以暢銷全球的情色小說「葛雷的50道陰影」(50 Shades of Grey)為例,Waterstones和另一家小型獨立連鎖書店Foyles的售價為7.99英鎊(約新台幣397元),但亞馬遜只賣3.59英鎊;知名英國作家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經典著作「遠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Waterstones和Foyles售價為5-6.99英鎊,但在亞馬遜只要1.99英鎊就買得到。

不過,研究調查指出,許多消費者仍偏好到書店找書,去年在倫敦市中心重新整修開幕旗艦店的Foyles執行長胡森(Sam Husain)認為,書店內知識豐富的員工是吸引消費者上門買書的關鍵,也是實體書店與網路書店不同的要素。

Foyles投入很多時間訓練員工,希望他們都有一個專長的領域,更重要的是這些人都很愛讀書。例如在語言區的一名店員,本身就能說三種語言,而且正在學習中文和日文,當消費者詢問該買那一本語言書時,店員能很快提出建議並找到書給客人。

Foyles旗艦店經理克勞斯(Jeanette Cross)說,要吸引顧客進門,店內的擺設也很重要,要創造一個令人流連忘返的環境,丹特也認同這個做法;不僅如此,書店也必須擴大販售的商品,除了書本還有文具或相關的物品,例如在童書區安排玩具,旅遊書區販售地球儀、指南針等。

Foyles旗艦店的五樓設有咖啡廳並有小型藝廊,六樓也有一個可以外租的演講廳,作家可以在這裡和粉絲面對面或舉行座談會,面對新的環境,書店的經營必須現代化和多元化;但誠如丹特所強調,書籍才是書店真正的主角與靈魂,這個原則書店經營者必須牢記,才不會再失去愛書的消費者。1050306

閱讀人口流失 俄出版業陷惡性循環

實體書店消失中專題(4)(中央社莫斯科6日專電)比起逛書店,年輕人更願意在家上網,看著網路書店的書籍簡介和試閱內容,按按滑鼠,接著在家等著快遞將新書送上門,這讓俄國出版業在閱讀人口流失下,陷入恐怖的惡性循環。

俄羅斯目前遇到嚴重的實體書店經營困境,但是問題卻和台灣有點不同。靠著快遞運輸業發達,網路購物所建立的「宅經濟」在疆域廣大的俄羅斯其實發展空間尚稱有限。俄國書店主要面臨的問題在於民眾的閱讀興趣越來越低,而書店租金越來越高。

智慧型手機以及平板電腦的普及,讓俄羅斯人的閱讀時間徹底變少。大家都在低頭滑手機,接受快速而淺層的訊息刺激。曾幾何時,俄國地鐵上大家低頭看的都不是書而是手機螢幕。

2007年時全俄羅斯民調中心(VTsIOM)做過調查,當時俄羅斯有62%的民眾經常閱讀文學作品,只有15%的人承認,自己從來不讀書。俄羅斯新聞社(RIA Novosti)還根據這樣的調查結果報導稱「俄羅斯仍是世界上最愛閱讀的國家」。

然而,近年來俄羅斯不少出版業者與作家不斷在公開場合抱怨,現在年輕人更喜歡上網,而不願意讀書。電腦和網路的出現破壞了俄國文學生存環境。2008年就有調查顯示40%的俄國成年人,整年下來都沒買過一本書。

政府也對俄國文學發展現狀表示憂慮。總統蒲亭2009年時承認,文學曾是俄羅斯的一張名片,但俄羅斯正在失去「世界上最愛閱讀的國家」稱號。

這樣的情況到了2013年變得更糟,全俄羅斯民調中心公布的數據指稱,44%的受訪者過去一年裡沒有讀過一本書,甚至有32%的受訪者稱自己對讀書沒興趣。

另外,俄羅斯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店面租金日趨高漲,出版商兼法蘭斯特(Falanster)書店創辦人庫普里亞諾夫(Boric Kupriyanov)說,在莫斯科這個全俄羅斯閱讀率最高的城市,僅剩下226家書店,而莫斯科人口約1200萬,相較之下,法國巴黎人口只有莫斯科的1/5,書店卻有700家。

種種不利因素,導致俄羅斯的書店與出版環境出現恐怖的惡性循環,有些俄羅斯出版商與書店企圖將目光轉向電子書的銷售,不過在俄國著作權保護不夠嚴謹、盜版猖獗的情況下,利潤超低的電子書只會逼迫出版商和書店走向死路。

一些書店為了自救開始採取靈活經營的策略,近幾年,許多連鎖書店開始專注展示環境的個性化與特色化,選書方面也下足功夫,以培養忠實客群。有些書店甚至走向複合式經營,結合俱樂部、咖啡店或提供演講空間等,還有24小時的書店應運而生,在俄羅斯這些都是出版業及書店未曾有過的局面。105030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靈活經營突圍 美實體書店最後堡壘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