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獎生技獎得主 本庶佑展現勇不放棄
(中央社記者李易融、羅廣仁台北29日電)從小夢想成為天文學家、外交官,本庶佑最後卻踏入生物醫學領域,研發PD-1治癌藥物,面對不斷的失敗,卻「勇不放棄」,成為改寫醫學史的科學家。
唐獎第一屆生技醫藥獎頒給日本京都大學醫學院教授本庶佑與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的團隊,兩者分別發現CTLA-4和PD-1為免疫控制因子,運用在癌症免疫治療,讓醫療出現一線曙光。
天下雜誌「勇不放棄─唐獎得主的故事」專訪本庶佑,他從美國深造後,想回到日本一展長才,卻苦無資源。儘管一無所有,但本庶佑自己製作各種實驗器材,沒日沒夜的進行實驗。
1992年團隊進行細胞自殺的相關蛋白研究時,無意間在T細胞上發現PD-1的分子,前後超過20年的努力,利用PD-1的抗體阻斷抑制訊號,讓T細胞更活化,進而殺死癌細胞。
研究團隊於2002年開始和藥廠合作,進行臨床實驗,結果在日本和美國的人體實驗都有將近20%~30%的有效案例。2014年7月,由PD-1抗體研發的抗癌藥物在日本獲准上市,兩個月後,也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通過上市。
本庶佑是一位充滿哲學思想的科學家,特別喜歡中國道家「渾沌」的概念。研究基因科學的他了解,生命的本質就是變化。本庶佑說,因為它有無限的可能,這是思考宇宙天地很好的方法,可以在其中找到無限的可能和未來。
本庶佑說,真正的研究者應該是有將涓涓細流,發展成大江大海的堅持。從發現PD-1到研發出新藥,本庶佑面對不斷的失敗,卻不放棄。他以6個C勉勵學生,一切的起頭要有好奇心(curious)、需要勇氣(courage)來面對可能遭遇的挑戰(challenge),要能持續(continuation)且專注(concentration),最後必須對自己有信心(confidence)。
本庶佑在專訪中提到,自覺最難做到的是專注,外界有許多意見要聽,但不能相信別人所說的每一句話。本庶佑說,傾聽是為了獲得資訊,但必須思考,什麼才是合理。
本庶佑觀察,現代年輕人避免成為失敗者,會傾向走安全的路,失去面對挑戰的機會,漸漸變得怯弱,需要培養面對挑戰的勇氣。本庶佑認為,中學階段培養學生思考很重要,讓他們自己找到答案,而非搪塞知識,扼殺好奇心。
天下雜誌出版第一屆唐獎得主的故事「永不放棄」一書,介紹永續發展獎得主格羅.哈萊姆.布倫特蘭、法治獎得主奧比.薩克思、漢學獎得主余英時、生技醫藥獎得主詹姆斯.艾利森和本庶佑共五位得獎者。104042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