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法混血擊劍好手葛屹盧改穿台灣隊服 目標2028奧運奪牌[影]
(中央社記者曾婷瑄巴黎20日專電)台灣男子銳劍排名第一的葛屹盧是位台法混血。他告訴中央社,「若沒有台灣,擊劍在我生命中不會那麼重要」。2021年他轉披中華隊戰袍,他說,「台灣幫助我那麼多,代表台灣更有意義」。
今年5月,台灣銳劍男子團體在奧運前最後一場世界盃巴黎聖莫爾(Saint-Maur)MONAL挑戰賽中拿下世界第7,締造隊史在世界杯A級賽中的最佳名次。而領軍選手,便是目前世界排名56、台灣男銳排名第一的台法混血選手葛屹盧(Yilu Guillemot)。
走進座落於巴黎西北郊勒瓦盧瓦運動俱樂部 (Levallois Sporting Club)內歐洲數一數二的擊劍訓練中心,可看到挑染紅色頭髮的葛屹盧正和來自澳洲、美國、巴西、立陶宛等國的頂尖好手進行團體對練,幾位法國奧運金牌選手也在場上。
25歲的葛屹盧出生法國,擁有雙重國籍的他曾為法國效力,拿下法國青年團體冠軍與個人第三。如今他身穿貼有中華台北隊徽的擊劍服,奮力為台灣揮劍。
練習後他接受中央社專訪,談及台灣與他擊劍生涯的密切關係,以及毅然決定轉披台灣隊戰服的原因。
他用流利的中文告訴記者,來自法國的父親本來要去中國求學,但當年發生天安門事件,因此決定來台,並和出生苗栗的母親相遇相戀。
葛屹盧因從小看日漫,對劍道產生興趣,但父母覺得劍道館又貴又遠,家附近的運動館有擊劍課,誤打誤撞開啟了擊劍生涯。
但他並非一開始就展現運動天份,反倒是學什麼都不出色。「乒乓球我很弱,柔道和擊劍也是,反正都不強」,葛屹盧笑著說。
「轉機」出現在葛屹盧12歲這年。全家人回桃園陪伴病重的阿嬤,醫院對面是擁有擊劍培訓隊的永豐高中,在學校同意下,父親決定讓他和校隊一起接受嚴格練習。
葛屹盧坦言,在此之前從沒特別覺得自己是台灣人,但這段經歷成了人生轉折點。他表示,「我一邊打劍,一邊看我家人和阿嬤,就覺得我對這座島、這個國家有了很強的連結」。
他因擊劍更融入台灣,也更親近阿嬤,有種練擊劍就是為了阿嬤而努力的感覺。「這是我和台灣連結的方式」,葛屹盧說。
5個月後阿嬤逝世,葛屹盧回到法國,發現自己的體能、腳步等都大幅進步,「回法國後我發現自己變強了,隨後加入地區隊、國家隊,還獲得法國冠軍」。
然而他每次回台灣練習時都會發現投身擊劍的朋友越來越少,「他們訓練環境只有高中,沒辦法出去比賽,很少機會和資源往下一階邁進」。
葛屹盧指出,台灣有很多努力、有天份的選手,但由於不常出國切磋,導致打法沒有與時俱進,「當台灣選手很辛苦,看不太到未來」,他無奈說。
運動員都需要一個目標。20歲進入大學時,葛屹盧一度對擊劍感到徬徨,決定踏上已5年不見的台灣故土,重拾初衷。
透過觀察,他感受到在法國的自己有更多資源,因此想替台灣做點什麼。他告訴中央社,「若沒有台灣,擊劍在我的生命中不會那麼重要,打擊劍是我台灣的一面」。
「若我幫台灣拿牌,就可能改變擊劍環境;越有成績,就越有權利爭取。或許是個天真的夢想,但這確實是我的目標」。葛屹盧說:「台灣幫助我那麼多,代表台灣更有意義,也更重要。」
2021年,葛屹盧脫下法國戰袍,轉為代表中華台北出征國際賽事,盼用好成績為台灣擊劍運動員爭取更好的條件。
談到法國制度,葛屹盧指出,法國運動員會先代表俱樂部,從地區俱樂部到國家,各階段都有不同資源。「在台灣,若你沒有被看到,就沒人理你,不會推你一把;當然若你國際得牌,就能有很多幫忙」。
他說,法國會提供國內12到20位選手以奧運為目標的長期協助;相對台灣,只有獲國際成績的選手能得補助,且多以2年為單位,導致選手壓力很大,擔心下一年沒有經費。
另外,葛屹盧表示,透過政府設置的「表現合約」(Pacte de performance)機制,由協會媒合企業和職業運動員簽約合作的機制也值得參考。
運動員可獲企業聘雇與相關培訓,每月工作特定時數,其餘時間訓練並代表公司出賽,退役後可終生在該企業工作。「這對選手是保障,讓他們專心比賽」。
他指出,台灣也開始有企業加入,如他就受到雲豹能源贊助。雖然企業贊助重點運動可抵稅,但企業和運動員必須彼此尋覓,不像法國有平台協助媒合。
葛屹盧希望台灣選手共好,多次居中牽線,讓選手來法比賽時順道來勒瓦盧瓦運動俱樂部訓練。
前國家選手及現任國家隊教練卡拉姆(Georges Karam)觀察台灣選手表現,認為台灣訓練顯然紮實,「但要更常出國,學習和比賽,要4年長期訓練,這是最少的,這對職業賽事很重要」。
過去一年葛屹盧從學生選手首次轉戰職業,國際名次從200多大幅上升至56名,表現亮眼有目共睹。
卡拉姆說,「去年開始他成績飛躍,突飛猛進。當然還需要學習職業賽事運作規矩,但我對他的進步非常有信心」。
將於22日赴科威特出征亞錦賽的葛屹盧告訴記者,他未來目標不僅想代表台灣出戰2028洛杉磯奧運,更要為台灣拿牌;2032布里斯本奧運他則希望帶領男子團體隊登上頒獎台。
他說,「之後,我也能作台灣隊教練,繼續為擊劍貢獻」。(編輯:馮昭/周永捷)113062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