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查獲非法幣商 刑事局拘捕1男送辦
(中央社記者黃麗芸台北9日電)洗錢防制法新制上路,未依法登記個人幣商不得提供虛擬資產服務,高雄陳姓男子仍在網路宣傳私下買賣,刑事局網路長期偵蒐於去年底拘捕,為新法上路後首件違法交易案。
刑事局今天舉行「165打詐儀錶板 教導民眾拆解詐騙」記者會,並說明破案成果。
偵查第二大隊大隊長李泱輯表示,虛擬貨幣近年常被假投資詐欺案利用做為假投資標的或洗錢工具,為防堵被害案件發生,政府去年通過修訂打詐四法。
其中,洗錢防制法第6條的虛擬資產服務業(VASP)登記新制已於去年11月30日上路,虛擬貨幣交易所或個人幣商若未依法登記,不得提供虛擬資產服務。
為落實打詐政策,李泱輯指出,刑事局自去年12月1日便加強網路清查,發現有未登記的「個人幣商」於網站大肆宣傳加密貨幣私下買賣,透過相約面交兌幣,再將兌換泰達幣轉至指定錢包地址交易。
警方經循線追查,鎖定犯嫌為31歲陳男,蒐證完備後於去年12月24日到高雄市三民區執行拘捕行動,並查扣電腦、手機和逾515枚泰達幣(USDT)等贓證物。
除此之外,形事局也針對未登記的「幣商工作室(實體店面)」進行掃蕩,於今年1月2日在北市萬華區查獲42歲林姓男子和21歲劉姓女子在實體店面從事虛擬貨幣買賣,且疑與詐欺集團勾結,上百名前往工作室購買泰達幣的顧客中,多達1/3為詐騙案被害者,交易完成後便轉匯至詐欺集團指定地址、損失慘重。
李泱輯提醒,目前除金管會證券期貨局官網所公告26家業者,已依VASP登記辦法第30條規定仍得提供虛擬資產服務外,其餘個人幣商及工作室從事兌幣行為皆為非法。
刑事局長周幼偉表示,為提升政府打擊詐欺犯罪的透明度,去年推出「165打詐儀錶板」專網,統計至1月6日止共蒐錄逾1.3萬則案例,瀏覽專網者已逾15萬人次。
根據刑事局資料顯示,統計去年8到12月受理案件趨勢,分別為2萬1244件、1萬8015件、1萬8150、1萬8204件和12月1萬7766件;財損數則為新台幣138億餘元、119億餘元、120億餘元、126億餘元和124億餘元,大致呈現緩降趨勢。
此外,前5名詐騙手法依序為假投資詐騙(23.9%)、網路購物詐騙(12.94%)、假買家騙賣家詐騙(11.33%)、假交友(投資詐財)詐騙(7.15%)及假中獎通知詐騙(5.89%)。
為加強民眾防詐意識,記者會也特地邀請股市名人賴憲政及藝人譚艾珍現身說法,提醒民眾降低被詐風險的技巧。(編輯:方沛清)114010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