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強化共打 律師:可透過國際刑警組織管道監督

2024/2/11 10:36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謝幸恩台北11日電)兩岸政治因素複雜,即便簽署兩岸共打協議,重點在於能否落實;法界人士認為,兩岸法治程度落差,造成資訊不對稱,進而影響司法互助成效,應透過國際刑警組織等多元管道監督。

律師黃帝穎告訴中央社記者,「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自民國98年簽訂以來,多半是台灣執法機關落實協議內容,積極向中國通報,但中國司法部門明顯、刻意地選擇性執行,甚至常有「已讀不回」情況。

黃帝穎說,國際的共同打擊犯罪協議或司法互助協議,均以法治為基礎,但兩岸共打協議的對象是中國,法治程度的落差是造成兩岸資訊不對稱的原因。

黃帝穎解釋,台灣的法律規範、受刑人保障相對文明,中國不僅會無故限制台灣人的人身自由,也打壓中國維權人士,台灣是一個法治國家,一切合法、合理。

他認為,比照國際互惠平等規則、兩岸共打協議,台灣保障中國人在台灣受偵審的司法權益,而中國也當然應該保障台灣人的權益,但可惜的是,常常因為中國與台灣力量不對等,造成台灣人在中國的權益受損。

黃帝穎說,一名偷渡來台的中國船長為免遭逮捕,把一名在船上的中國女子推落海而溺斃,此名女子親友跨海向台灣請求犯罪被害人補償金,雖然結果不予賠償,但全部審理過程都可被檢驗,反觀對岸的司法程序卻相當不透明。

黃帝穎表示,未來有關單位除應持續促請中國回歸協議,也應嘗試透過國際刑警組織、國際刑事法院等多元管道監督。(編輯:蕭博文)113021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