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媽媽撐起家 才女勤練琴進清華圓夢
2017/7/10 11:53(7/10 12:17 更新)
(中央社記者余曉涵台北10日電)住在嘉義的小俞,靠印尼籍媽媽剝蚵,扶養她與兩個弟妹。雖然小俞從小就展現音樂天賦,但家境因素根本無法學琴,後來在1919陪讀班協助下,讓她今年順利進清華音樂系。
根據教育部2016年統計,台灣平均每9個國中小學生就有1人是新住民第二代,總數約21萬人。基督教救助協會說,這些新住民第二代的家庭,因為文化差異造成家庭教育弱勢,孩子在成長階段要比一般家庭孩子面臨更多挑戰,尤其他們的家庭經濟通常比較弱勢,因此很容易就成為「弱勢中的弱勢」。
像是家住嘉義東石的小俞,從小就展現出音樂天賦,但爸爸長期因病住院,只靠印尼籍媽媽剝蚵擔起養家的重責大任,根本無法讓小俞學習鋼琴甚至鑽研聲樂等領域。
小俞3年級時,透過學校轉介跟弟妹一起參加基督教救助協會的「1919陪讀計畫」,當時陪讀班的老師楊萌智找了音樂老師鐘麗珠每個月1次至嘉義教小朋友彈琴,而小俞就是其中1人。
小俞今天說,她從小就很羨慕可以彈鋼琴的人,因此即使每天練琴5-6小時,也不覺得辛苦。「只要老師指正我,我就一定會努力達到要求。我很珍惜有彈琴的機會,所以開心時,我會彈,難過時,也會彈,從來沒想過要放棄」。
2014年起,由於鐘麗珠年紀因素無法每個月到嘉義教導小俞,兩位老師於是便安排小俞每個月北上學琴,並陸續找來聲樂家跟演奏家教小俞樂理、聲樂跟演奏技巧等,讓小俞順利在今年考上清華大學音樂系。
基督教救助協會表示,從2004年發起「1919陪讀計畫」,14年來已累積資助超過3萬人次的孩子,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則預計補助2500個孩子,讓他們可以展現天賦,實現夢想。106071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