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新世代霸凌 虛擬世界防不勝防【影】

2015/11/1 10:31(11/1 12:5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青春制/治霸系列報導之1(中央社記者張欣瑜台北1日電)愛玩手遊的孩子都知道,「只要打不好,就會被霸凌」。根據科技部的調查,9-17歲的受訪者,2/3曾在社群媒體受到霸凌,有4成2的人,曾在玩線上遊戲時被霸凌。

從網路世界開始互動的那一刻,霸凌就有了不同的舞台。千禧年過後,網路科技日新月異,當時出生的孩子,現在是九年級生,他們成長在真實與虛擬兩個世界,人際關係跨越時空,爸媽唸書時代會遇到的校園霸凌問題,他們一樣見過聽過,但是,這個世代更熟悉的是─網路霸凌。

日前有1則趣聞,瑞士球王費德勒的球迷,2004年車禍昏迷,今年醒來驚訝發現偶像還縱橫球場。姑且不論這趣聞有幾分真實性,這11年,這位粉絲錯過的不只是偶像變球王,還有臉書誕生、智慧型手機iPhone問世、以及無線網路全面普及。

這些數位浪潮下出現的產物,一波一波地掀起了虛擬世界的各種戰役,網路霸凌也在當中占有一席之地。

網路霸凌泛指利用各種電子通訊軟體,散布不實訊息或圖像,對特定人進行騷擾攻擊,讓受害者遭受排擠、歧視或恥笑,很多公眾人物都有滿肚子苦水。

只不過過去沒有網路,被攻擊者較有能力分辨真偽,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執行長黃葳威特別提到,網路世代的孩子,一出生就在虛擬世界裡,網路等於是他們的全世界,對於當中的真偽,較無分辨跟預防能力。

根據iWIN今年公佈的青少兒行動上網報告,持有智慧型手機的國小3年級到高中3年級學生,每天花在網路上的時間平均為2.4小時,周末是每天4.3小時,扣除正常上課和吃飯睡覺的時間,他們的生活幾乎已經離不開網路。

兒童福利聯盟2012年的調查,有1成2的孩子曾經在網路上遭受攻擊,是網路霸凌的「受害者」;另外,有1成8的受訪者,曾經匿名在網路上罵人;更有高達4成的孩子曾經在批評文章上按讚或回覆,成為直接或間接的「加害者」。

兒盟研發處組長邱靖惠說,區分網路與傳統霸凌的最大差別,在於「匿名性」,這個特性讓孩子因看不到對方的表情或反應,而失去同理心;網路霸凌另1大特性是「傳播快速」,不像一般霸凌強調持續性攻擊,網路霸凌可能一出手就迅速擴散,受害者防不勝防,進而造成強大的殺傷力。

張老師基金會調查,網路霸凌最嚴重的階段,是在國中8、9年級面臨升學壓力的年紀。1位國中9年級生,談到網路霸凌給他的感受,直白表示如果是真實世界,看見有人欺負同學,至少可以選擇不交這種朋友,但虛擬世界裡卻沒有這個選項。

當孩子在網路上被霸凌,會產生不同的「負面情緒」,兒盟的報告顯示,一半以上受害的孩子會生氣,將近一半感到難過,更值得關注的是,其中有1成2孩子出現輕生的意念。

台大護理系助教、也是自殺防治中心副執行長吳佳儀表示,就算是孩子,每個人對網路霸凌的免疫力不盡相同,成長背景或是人生歷練,都有可能會對當事人,產生不同的心理抵抗力。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吳佳儀從臨床案例分析,發現一些因憂鬱症或是焦慮症前來求助的青少年,在深入了解之下,才知道他們在網路上被攻擊,如果沒有細問很容易就會被忽略。受害者一些早期跡象,包括心情低落、常常哭泣、失眠、或是對上學意興闌珊。

如何防治悲劇發生,吳佳儀強調守門人的觀念,從當事人周遭的家長、師長、以及朋友,到社會大眾、甚至是網咖經營者,都應該發揮「一問二應三轉介」的功能,也就是多關心1句;回應受害者的需求;如果心理問題嚴重時,也必須交由精神科專家判斷,及早介入治療。104110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網路霸凌橫行 反映孤單Y世代【影】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