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橋拚115年3月通車 可耐7級震度多道防線不倒塌[影]

(中央社記者趙敏雅新北20日電)淡江大橋預計今年底完工,明年3月通車。這座橋梁設計不僅考量自然景觀也提高耐震性能,可承受7級震度,並採多道防線確保強震時不倒塌,能維持通行,以利救災逃生。
淡江大橋是連接淡水與八里重要交通樞紐,由世界知名建築師札哈.哈蒂(Zaha Hadid)設計,也是札哈的遺作,主橋段長920公尺,橋塔高211.4公尺,完工後會是世界最大跨徑(450公尺)的單塔不對稱斜張橋。

多家媒體記者日前參訪淡江大橋,交通部公路局北區公路新建工程分局第三工務段長鄭閔中作以上表示。他說,淡江大橋工程進度逾77%,主橋塔施作高度達152公尺,預計3月淡水端鋼梁節塊閉合,9月八里端鋼梁節塊閉合,完成結構連接。
站在淡江大橋主橋體上,可以看到傍晚夕陽西下,滿天橘紅,光暈映照在水面,橋塔配合落日位置。鄭閔中說,根據分析,從淡水老街往出海口觀看,夕陽一年四季位置約在淡江大橋主跨徑上移動,其中夏至時會在主橋塔位置,這是設計師札哈的巧思。
鄭閔中表示,淡江大橋設計不只結合台灣自然景觀,還提高耐震性能目標。他強調,淡江大橋「小震不壞,中震幾乎不壞,大震可修」,不僅遇強震時不能倒塌,還須維持車輛通行,讓人員可救災、逃生。
淡江大橋耐震度達7級,使用年限達120年,鄭閔中表示,除了依據公路橋梁耐震設計規範之外,也「客製化」針對鄰近50公里範圍內主要斷層,如山腳斷層、南崁斷層等進行地震危害度分析,並在耐震設計靜力及動力分析時,納入921大地震、0403花蓮大地震等國內外較大地震資料,應用到橋梁結構設計。


鄭閔中指出,主橋淡水側塔柱裝設7支HFR(Hydraulic Fuse Restraint)為第1道防線,HFR是一種兼具消能與力量傳遞的液壓設備,當地震力超過臨界值時,HFR會成為黏滯性阻尼器,7支HFR共約有5250噸抗力,以消能方式降低結構的地震反應。
他說,裝設在主橋兩端的FVD(液流型黏滯阻尼器)是第2道防線,兩端各有1000噸抗力;第3道防線是40公分消能減震容許位移,及最終5公分減速停止位移措施,避免橋體與橋塔碰撞造成損壞。

鄭閔中分析,考量耐震性能,淡江大橋設計時也盡量減少橋體重量,施工一般使用螺栓,不過淡江大橋主橋結構全採焊接方式,「使用螺栓較省工、施工速度較快,但可能造成總工程重量增加10%,就連這樣的重量,也不容許增加」。
關於淡江大橋主橋規劃,鄭閔中說,包含雙向4快車道、機車道、人行道及自行車道,並預留八里輕軌共構空間,未核定興建前作為公車道;淡江大橋拚明年3月通車,將可縮短淡水與八里間行車距離約15公里,節省約25分鐘車程。(編輯:方沛清)114012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