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橋將成台灣景點地標 完成6個不可能任務
(中央社記者余曉涵台北11日電)歷經7次流標,才順利開工的淡江大橋,將成台灣景點地標。施工廠商工信工程副總裁陳煌銘今天說,淡江大橋完成6個不可能任務,包含主橋塔有國小操場大、焊接難度高等。
淡江大橋目前工程進度已達到77%,預計可在114年底如期完工,115年上半年將正式通車,將成為台灣新地標,但歷經7度流標,讓淡江大橋一度可能蓋不起來。
淡江大橋的施工廠商工信工程副總裁陳煌銘向媒體表示,淡江大橋將是未來的世界歷史地點,興建過程中也完成多個不可能紀錄,第1個是將世界知名建築師札哈.哈蒂(Zaha Hadid)設計的高難度曲線做出來外,淡江大橋也一度因為設計建造困難,差點被放棄。
陳煌銘表示,淡江大橋的主橋塔有別一般橋梁的橋墩橋塔採用垂直設計,而採用3D曲面造型,因此無法使用自動模板,在各方團隊努力下,也比預期的時間還要快就完成3D曲面模板。
陳煌銘說,除了設計外,主橋塔的基礎開發也很困難,有1個國小操場大,基礎圍堰用了144根鋼管樁,且原來設計以地下室開挖方式,用7層水平支撐,打中間柱,後來施工階段改為兩層環型支撐變露天開採,才有辦法符合進度要求。
陳煌銘指出,開挖地下需要58支基樁,一支直徑2米5,除打樁外,還要1萬5000立方混凝土,品質要求比水壩更高。
陳煌銘表示,橋體鋼構部分每1個要500至600噸,最高可達700噸,如何把它吊上去、如何定位,且有別一般使用螺栓,淡江大橋則採用核能電廠級的焊接,甚至因為難度太高,才剛訓練好的人力沒多久就離職。
陳煌銘,淡江大橋的燈柱兩端採斜折到中央上去,就要考量不同角度對震動、風力等外部因素的影響,都是富有挑戰性的任務。
交通部公路局指出,淡江大橋是國內首例以國際競圖方式辦理設計的橋梁工程,施工階段則由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及德國等專業技術人員組成施工團隊共同努力打拚,完工後將成為世界最大跨徑(450公尺)的單塔不對稱斜張橋。(編輯:陳政偉)113121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