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絨革命35年4 / 35年前鐵幕倒下邊境開放 捷克人組隊騎往自由世界
捷克每年11月17日為「絲絨革命紀念日」,是為紀念1989年發生在捷克斯洛伐克的「絲絨革命」,這場革命以和平方式推翻共產政權,為捷克與斯洛伐克帶來自由和民主。這天捷克首都布拉格會舉行大型集會,在具歷史意義的國家大道重現當年的遊行情境,人們會帶上鮮花,點燃蠟燭,紀念這一天。
(中央社記者劉郁葶布拉格18日專電)在捷克斯洛伐克共產主義時期,極權政權視西方民主國家為威脅,因此政府在國家邊境設下關卡,形成一道與西方世界隔絕的「鐵幕」。1989年11月17日絲絨革命爆發,隨著共產政權垮台、邊境開放,開始有捷克人組隊騎腳踏車前往「西方自由世界」。
捷克媒體Novinky報導,在捷克斯洛伐克共產主義時期,極權政權將西方民主國家視為威脅,必須將他們「徹底孤立」,未經當局許可,任何人不得進出西方國家,因此在邊境設下重重關卡。
前英國首相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曾在演講時提到:「從波羅的海的斯德丁(Szczecin),到亞得里亞海的里雅斯特(Trieste),一道鐵幕(Iron Curtain)在大陸展開。在這個邊界後,在我不得不稱之為蘇聯的勢力範圍內,是中歐和東歐的所有古老城市,這些城市不僅以某種形式受蘇聯影響,而且還受到非常嚴格的約束。」
1948年後進入共產主義政權的捷克斯洛伐克,國家邊界變成一道「鐵幕」。1950年,捷克斯洛伐克的邊境部署約1萬8000名人員,並且用鐵絲網製成的雙層、3層屏障與地雷阻隔邊界,甚至在1965年將圍欄通電。1960年後,邊防部隊也出現裝甲車、飛彈、大砲等重型裝備。
人們試圖用各種方式跨越邊界。據統計,在1950年至1989年間有4萬8925人試著跨越邊境,至少280人喪命,也有654位邊防衛兵喪生。
一直到1989年爆發絲絨革命,當年12月政府才向民眾開放往西方國家的邊界。
捷克廣播電台報導,一位住在在捷克中部扎爾斯克(Žďársko)的男孩普斯蒂納(Jaroslav Pustina),當時萌生去維也納旅行的想法。普斯蒂納回憶:「革命來了,他們在廣播中談論維也納,那裡有豐富的商品。」
普斯蒂納在扎爾斯克度過大半輩子的時光。如今,他在療養院裡回憶這段往事,並寫在筆記本上。
絲絨革命爆發那年,普斯蒂納14歲,熱愛騎腳踏車,並向朋友提出騎車去維也納的想法,兩人便立即動身。
他們沒有什麼計劃,沒有地圖、沒有導航,出發後向南行駛,並穿越捷克與奧地利邊境小鎮赫夫林(Hevlín)。
當他們越過邊境,看到沿途曲折的路徑,決定騎上高速公路,一路緊靠著路肩,並忍受汽車的喇叭聲,總共花了約8小時才到維也納,並睡在火車站。
普斯蒂納說:「警察原本要在那檢查我們。但看到這兩個男孩扛腳踏車筋疲力竭的樣子,就放過我們了」,第2天他們就騎車回來了。
自此之後,普斯蒂納在接下來的12年中規劃更多、更難的旅行,參與者越來越多。他說:「每年都去西邊。阿爾卑斯山、多洛米蒂山、科西嘉島,我們總是騎腳踏車。」(編輯:唐佩君)113111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