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日本東京地下鐵東證上市立新里程碑 擬多角化經營

2024/10/23 22:29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23日專電)日本東京地下鐵公司(Tokyo Metro)今天在東京證券交易所Prime板掛牌上市,是繼2018年軟體銀行後最大規模上市案,立下新里程碑,未來除了鐵路事業外,也將朝不動產業、流通業經營。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東京地下鐵公司(簡稱東京地下鐵、東京Metro)由日本政府與東京都政府持股(分別為53.42%和46.58%),各自出售約半數持股,今天在東京證券交易所Prime板(原東證一部)掛牌上市。

自上午9時(台灣時間8時)起開始,投資人交易熱絡,到了上午10時許,以比每股發行價1200日圓高出430日圓的1630日圓訂為開盤價。

在紀念東京地下鐵公司掛牌上市典禮上,其公司社長山村明義領取上市通知狀,主管們敲鐘,慶祝公司上市。之後交易股價持續上漲,收盤價為1739日圓,公司市價逾1兆日圓,是繼2018年軟體銀行後最大規模上市案。

隨著此次上市,日本政府所出售的股份收入,將作為填補311大地震災後重建財源而發行的「復興債」償還費用。東京都政府所出售的股份收入估計逾1620億日圓,尚未決定用途。東京都政府表示,具體的金額確定後,將視財政需要,思考用途,今年之內會決定方針。

山村明義表示,「上市的開盤價比發行價高,顯示這是東京地下鐵受到很多人肯定。期待今後能受到利用的乘客、利害關係人的信賴,成為被選擇、被支持的集團。上市後,可從股價等數字看出評價,有助員工士氣」。

東京地下鐵公司的營業額約9成是靠鐵路事業,被媒體問及今後公司的成長戰略時,山村明義則說:「COVID-19疫情蔓延期間,鐵路事業業績大幅滑落,深感公司應該有鐵路以外的事業支柱才行,藉由公司上市,今後將加強不動產、流通事業。」

東京地下鐵的上市受到個人投資家(散戶)關注,原本發行價要設定在每股1100日圓至1200日圓之間,後來因散戶購買意願強,於是發行價決定每股1200日圓。散戶購股意願高的原因,包括公司提示將給股東的多項優惠措施以及分紅條件。

東京地下鐵是1941年設立的帝都高速度交通營團(營團地下鐵)民營化後,於2004年成立的特殊公司,是日本大型私鐵之一。

東京地下鐵的路線當中,有承接來自帝都高速度交通營團的銀座線、丸之內線、日比谷線、有樂町線等8路線,再加上東京地下鐵公司成立後開業的副都心線,總計9路線,經營路線長度195公里,2023年度運輸乘客約逾23億人次。

東京地下鐵運輸乘客人次僅次於JR東日本公司,但經營路線長度是JR東日本的約1/40,規模較短,但運輸密度高。有市場人士分析指出,東京地下鐵上市,因為公司知名度、鐵路事業收益性高,加上股東分紅條件好,所以頗受投資人青睞。

不過,也有投資人對於東京地下鐵上市後的成長持慎重看法。因東京地下鐵的營業額中,鐵路事業比例占約9成,相較私鐵等其他鐵路公司,事業並未多角化經營。

東京地下鐵正開始加強不動產事業、流通業的經營。比如,利用在東京地下鐵乘客多的澀谷車站、原宿車站等地附近,與其他公司共同開發商業大樓、辦公大樓。此外,取得直通車站的地下通路的土地、進行不動產開發等,以地點交通便利為強項,可增加租賃收入。

山村明義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時被問及東京地下鐵的強項。他回答說,日本有利用鐵路作為交通工具的國民性,日本是個鐵路重要度極高的社會,東京可說是鐵路所孕育出來的都市。

東京地下鐵擁有東京都心(市中心)交通網,也與行駛於郊外的其他鐵路公司互通,總延長距離達556.6公里,是民眾在生活、商務上不可或缺的交通網核心。

山村明義說,預估東京都心(市中心)人口在2035年前增加,加上車站大廈周邊重新開發、訪日外國客增,需求增加。東京地下鐵還計畫延伸樂町線、南北線,預計2030年代中期開業,藉由連結性的提升,旅客將增加。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在東京,除了東京地下鐵以外,還有東京都政府經營的都營地下鐵(有淺草線、三田線、新宿線、大江戶線等4路線)。

至於雙方是否整合,山村明義表示,服務整合非常重要,乘客利用東京地下鐵與都營地下鐵時,會因為導覽說明等的不同,讓旅客難以辨別。過去,雙方在自動購票機、導覽牌上共通化做出努力,也整備互相轉搭用的升降梯、手扶梯等,但雙方各自經營,目前不認為經營整合是議題。(編輯:張芷瑄)113102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