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澳洲2025大選前哨戰 朝野再吵核電行不行

距離澳洲明年5月選舉不到一年,朝野已對能源議題展開激烈攻防,尋求連任的工黨政府大量投資再生能源,在野領袖則喊出以核電達到淨零,質疑政府減碳做法恐傷害人民荷包。氣候辯論是否依舊受到選民熱烈迴響,澳洲未來能否發展核電,引發各界熱議。

中央社駐雪梨特派員楊淳卉

2024/6/19 10:02(6/19 16:58 更新)

圖為核電廠示意圖。(圖取自Pixabay圖庫)
圖為核電廠示意圖。(圖取自Pixabay圖庫)

澳洲處於氣候變遷挑戰的前沿,目前正逐步淘汰燃煤電廠。儘管澳洲擁有豐富的天然礦產資源,包括大量鈾礦,至今卻沒有一座核電廠。

工黨政府提出雄心勃勃的氣候目標,規劃2030年將碳排放量與2005年相比減少43%,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

工黨政府還推出「未來澳洲製造」(Future Made in Australia)計劃,旨在擴大綠電投資,將澳洲打造成再生能源大國。當中也有地緣政治考量,例如澳洲「全國電池政策」(National Battery Strategy)目標提高澳洲電池生產競爭力,降低對中國進口電池的依賴。

然而,在野聯盟認為階段性的2030年目標難以實現,將角逐下任總理的在野黨領袖、自由黨(Liberal Party)黨魁達頓(Peter Dutton)宣稱,若未來由他執政,不會遵循現任政府2030年氣候目標。不過,在野聯盟不打算在選前設定新的氣候目標。

朝野對澳洲達成2050年淨零目標的手段更存在分歧。工黨政府完全排除發展核電可能性,而達頓及在野聯盟則認為,核能是取代燃煤發電實現淨零的最佳方式,尤其是小型核能反應爐(SMR)的新興技術。在野聯盟說,若未來執政,將對工黨政府的再生能源投資設定上限,澳洲也不需要如雪梨南部離岸計畫般的大型工業風場。

雙方因能源議題掀起連月爭論,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批評達頓拒絕承諾2030年減排目標議程,認為這可能導致澳洲遠離「巴黎協定」。

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1次締約方會議(COP21)達成「巴黎協定」,提出全球升溫控制攝氏1.5度目標,具有重要意義;而後,主要國家陸續承諾淨零排放,並推出轉型策略。

澳洲民眾將氣候變遷視為急迫危機之一,2022年澳洲大選中,以氣候變遷為競選主軸的「藍綠色」(Teal)獨立候選人掀起一波熱潮,奪下了不少自由黨及聯盟黨的席次。當時Teal這個詞語甚至被麥考瑞字典委員會選為該年度的詞彙,顯示氣候議題成為那次選舉的主旋律。

現在,2025年澳洲大選也隨著氣候和能源議題提前開打,澳洲氣候變遷暨與能源部長波溫(Chris Bowen)形容,明年5月的國會選舉將是「對於核電的公投」。

這不僅僅關乎發電選擇,達頓將碳排與經濟問題連結,抨擊工黨政府砸錢投資再生能源除達不到2030年減少43%排碳目標,還會推高電價。此論點打中深陷消費、利率和生活壓力持續增長的民眾,成了欲尋求連任的艾班尼斯的致命傷。

事實上,將氣候政策設為政治選舉攻防重點,對於工黨政府和在野聯盟都有風險。在野聯盟的氣候戰略可能推開溫和的自由黨選民,尤其可能會更難贏回上次2022年大選時輸掉的雪梨、墨爾本等城市其「藍綠色」席次。

對於工黨來說,氣候倡議是否能如上回選舉般受到選民熱烈迴響,還需持續觀察,畢竟當務之急不單是減排目標更好,而更推進到要採取什麼手段、付出什麼代價。

其實,達頓的主張並非全然無民意基礎,儘管澳洲多年來未走向核電,但民眾對核電的態度似乎越來越開放。

今年6月,澳洲智庫「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Lowy Institute)公布的年度民調顯示,61%澳洲民眾支持使用核能發電,37%不支持。相較13年前2011年福島核災後,反對者6成、贊成者3成,顯示澳洲民眾態度轉變。

民眾對能源政策的期待也有所不同,同一份民調顯示,48%民眾認為應將「降低家庭電費」放首位,35%視「減少碳排」為優先,15%說「降低停電風險」最重要。

然而,澳洲是否發展核電的辯論已持續超過20年。首先,澳洲仍存在核電禁令,1988年,澳洲立法通過「澳洲輻射防護和核安全法案」(Australian Radiation Protection and Nuclear Safety Act 1998),禁止興建或營運各類核能設施,包括核能發電廠、核燃料濃縮廠、再加工處理廠等,使得發展核電的前景更加複雜。

其次是澳洲民眾最在乎的荷包。在朝野爭論之際,澳洲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今年5月發表的報告更直指澳洲的核能發電成本極高,至少是再生能源1.5至2倍,比大規模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貴50%以上,只有大規模建造核電廠才能實現低電費。研究也表明,若是小型核能反應爐,成本更高,但要在澳洲建設大型核電廠需至少花費澳幣85億元,且15年才能投入生產和供電。

面對2025年大選,在野聯盟試圖將能源政策與氣候變遷劃定為選舉攻防主軸;工黨則要說服選民其能源政策的可行性,並緩解飆升的生活成本,以免落入在野批評。

目前,朝野辯論戰果反映在選舉民調,達頓的支持度逐步攀升,與艾班尼斯形成拉鋸,儘管還未到最後一刻投票,除了認真看待氣候變遷及能源政策,對於經濟與生活成本的感受,將是左右澳洲選民抉擇的關鍵指標。(編輯:張芷瑄)113061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