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金門大橋防自殺網漸被接納 挽救生命勝過一切
(中央社駐舊金山特派員張欣瑜/6月12日)誕生於經濟大蕭條時代的舊金山金門大橋,80多年來儘管美麗卻籠罩在自殺勝地的陰霾中。官方籌措近2.24億美元架設防護網,原先批評聲浪不斷,近來逐漸被接納,成為守護生命的象徵。
1937年5月27日,舊金山金門大橋在20萬名民眾見證下正式啟用,加州陽光灑落在太平洋海面時,波光粼粼的美麗景緻為這座西岸大城增添浪漫色彩。沒想到10週過後,一名退伍軍人從橋上跳下,自此這處地標便成為知名自殺勝地。
金門大橋一度是全世界第二多人自殺的地點,僅次於中國南京長江大橋。
粗略估計,曾有約2000人在金門大橋跳橋身亡。以此方式結束生命的倖存率極低,僅有2%。許多倖存者事後出面勸導大眾,表示「跳下去那刻就後悔了」。
史丹福大學住院醫師、現任精神科醫師和專業治療師石璇(Catherine Shir)告訴中央社,金門大橋予人浪漫壯闊印象,而且是一種容易到達的途徑。
她表示,對於處在欲自殺狀態的人來說,衝動行為十分常見,如果途徑或工具相對容易取得,從事自殺行為的風險就會升高。
「好比擁有槍枝」,石璇說,許多人會認為買一把槍在家裡可以保護家人,但一大風險是,衝動之下,槍枝可能會用來傷害家人,甚至是傷害自己。
為了解決來自舊金山和世界各地的跳橋問題、挽救衝動下結束的生命,多年前,金門大橋「自殺防護網」工程被提出,但因成本過高和美觀問題抗議聲浪不斷。有些人也認為,金門大橋是自由和冒險的象徵,不該受到約束和限制。
在自殺者家屬不斷倡議、以及支持者呼聲越來越高之下,「自殺防護網」2018年開始動工興建,花費近2.24億美元(約新台幣72億元),在金門大橋人行道下方20英尺處,安裝不鏽鋼材質的防護網,今年趨近完工。
近來,社會經過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洗禮、心理健康意識逐漸抬頭,民眾對「自殺防護網」的觀感似乎逐漸起了變化。
這座地標87週年之際,記者隨金門大橋、公路和運輸區(Golden Gate Bridge,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District)官員史瓦茲(Paolo Cosulich-Schwartz)來到接近完工的橋梁,一個平日早晨,自行車隊振奮喊著口號騎上大橋,觀光客絡繹不絕。與一年多年疫情剛結束時相比,人氣明顯回升。
當地居民杜邦(Richard Dupont)告訴記者,曾經反對防護網計畫的他,意識到疫情過後,許多人心理健康出現問題,他因此對生命也有了不同的想法。
杜邦過去認為,若一個人出現輕生念頭,即使不能跳橋,也會以其他方式結束生命,但疫情過後,舊金山社會問題更嚴重,許多人陷入憂鬱,需要人為機制介入。
去年,「自殺防護網」尚在建設,但已有部分區段完工,跳橋自殺人數已從每年約30人減少一半以上,降至14人。史瓦茲說,拯救生命永遠有進步的空間,未來1、2年將看到進一步成效。
大橋兩側架設的防護網,整體面積相當於7個美式足球場大小。史瓦茲強調,它不像軟墊,是不銹鋼絲繩網,掉到上面,感覺如接觸刨起司器,會感到疼痛。
他說,橋上另設有緊急求助專線,供那些感到絕望或考慮自殺的人撥打。希望「自殺防護網」能讓欲輕生者在跳橋之前多一層思考,給生命一個機會。(編輯:郭中翰)1130613
珍惜生命,自殺不能解決問題,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若須諮商或相關協助,可撥衛福部專線「1925」、生命線專線「1995」或張老師服務專線「198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