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分析:中國民眾不滿經濟 與其犯台寧願增進民生

2024/3/23 11:18(3/25 08:2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23日綜合外電報導)美軍印太司令部日前稱北京將在2027年前做好犯台準備,然而有文章分析認為,中國民眾對國內困頓經濟現實的不滿,已開始壓過民族主義者的犯台聲音。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曼徹斯特中國研究所」(Manchester China Institute)「霍斯沃斯計畫」(Hallsworth)研究員王濤(Tao Wang,音譯)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發表文章。

文章寫道,中國外長王毅今年1月9日在演說中強調「中國14億全體人民達成與台灣統一的決心堅定不移」。但短影音平台「抖音」上最熱門的回應是「我反戰,除非是為了自衛」。

這種反應恐非中共所樂見:數以萬計中國社群媒體用戶質疑犯台作戰的成本,許多人表達不滿、嘲諷和反抗。一名來自上海的男子抱怨「誰要去打仗?我死了誰來付我的房貸車貸?」

王毅的演說將「國家統一」定調為「中國核心利益」之一,但一名湖南用戶反駁「(中國)核心利益是每個中國人都能獲得平等對待,都能享有老人照護和健康醫療」;一名山東民眾甚至說「台灣人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許顯示中國人可以走一條不一樣的路。」

社媒用戶群的情緒與過去台灣選舉期間截然不同。自2016年以來,每次台灣大選後,中國網路幾乎都會出現一波支持戰爭的熱潮。

然而今年不同。民進黨贏得今年1月總統大選,對中方是一記當頭棒喝,即台灣政治人物和選民對北京當局的政治統一計畫不感興趣。雖然武統論調仍存在,但在民進黨勝選後,中國民族主義者煽動戰爭熱潮的努力已受到質疑。

文章指出,這種轉變的一個明顯原因是中國經濟放緩。在台灣舉行大選之際,中國正努力解決超過20%的青年失業率、房市銷售下滑45%的危機,以及3年蒸發6兆美元的股市。今年台灣大選的消息不再像前兩次大選那樣激起中國人的民族主義反應。

一名天津人說:「真正重要的是經濟…(台灣)獨不獨立和老百姓沒關係。」

文章寫道,中國大眾情緒轉變肯定會影響兩岸關係,但或許不應就此推論中國大眾將強烈反對台海戰爭,畢竟民族主義仍有基礎。武統台灣的狂熱正在降溫,主要是中共過度宣傳卻沒有滿足死忠支持者的期望;但若未來在侵略性言論後緊接著出現軍事行動,戰爭熱潮可能輕易再次引燃。

文章最後寫道,只要經濟沒有起色、人民生活不好過,就無法保證中共利用民族主義的企圖能發揮作用,反之,可能還會面臨很大的阻力。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另一篇由化名「胡馬卡」(Markka Hu)的研究員投書「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指出,一方面中國推出「惠台政策」盼拉近兩岸人民,中國商人因此成當前兩岸關係的利害關係人。出於力求維持現狀、保有經濟利多,他們的經濟依賴進而轉變為政治行動主義。

與此同時,恢復漢唐盛世的民族主義興起,主張對統一台灣採取更激進立場。中國國內這種經濟實用主義與激進民族主義並存的現象,為兩岸關係的傳統敘事帶來微妙的挑戰,需要更詳盡檢視這些國內動態對中國政策與對台行動有何影響。

文章寫道,中國利害關係人與民族主義者之間的對抗,預示日後中國不同社會群體間的衝突將惡化,而這些內部衝突將為中國對內、對外政策帶來重大潛在影響。(譯者:曾依璇/核稿:陳亦偉)113032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