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台灣建築戰後到狂飆年代 映照社會史變遷

2024/3/22 22:21(3/22 22:3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台北市立美術館23日起將推出「摩登生活:台灣建築1949–1983」展覽,以建築回望台灣社會變遷過程,建築師林聖峰操刀展場設計,運用曲度不同的透明浪板妝點不同展間。(北美館提供)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傳真  113年3月22日
台北市立美術館23日起將推出「摩登生活:台灣建築1949–1983」展覽,以建築回望台灣社會變遷過程,建築師林聖峰操刀展場設計,運用曲度不同的透明浪板妝點不同展間。(北美館提供)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傳真 113年3月22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台北22日電)建築不只是建築,北美館推出「摩登生活:台灣建築1949-1983」展回望社會變遷過程,從中國復古式建築看到如西門町萬年商業大樓建立的狂飆年代,連展場設計都融入常見於遮陽的施工浪板。

台北市立美術館今天舉行「摩登生活:台灣建築1949-1983」展開幕式,由3名建築學者吳光庭、王俊雄和王增榮共同研究策劃,以國民政府來台為起點、北美館興建那年為終點,回顧台灣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文化的變遷與多元且具現代性意義的時代樣貌。

王俊雄致詞表示,展覽最重要的目的是展開社會溝通,這也是在充斥競圖的產業現狀中最需要的,建築是一門專業,但希望在展覽期間說出建築物背後的社會性與時代性,這是與其他建築展覽不一樣的地方,「基本上是建築的社會史。」

吳光庭指出,二戰結束後台灣面臨政權轉變,1949年底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將不同的建築工法與觀念、生活方式一併帶來,對當時受日本殖民文化影響的生活方式產生影響。展覽以融合洋、和、台傳統的姜阿新洋樓(1949年)模型揭開序幕,帶領觀眾進入戰後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氛圍。

展覽共分「美援」、「中國復古」、「中國現代」、「在地現代」、「非典型」以及「新生活」子題。王俊雄指出,從中人們可以看見如今熟悉的風景其實當年是特別的,如台北民生社區讓當時許多人體驗到了公寓住宅,但當時並不普及,「希望大家看展時充滿這種發現。」

像是至今仍為西門町地標的萬年商業大樓,建築背景起源自台灣經濟起飛與都會消費興起,同一時期建構而成的還有來來百貨、獅子林新光商業大樓等。

在歷史發展以外,還有一些難以歸類卻重要的建築,王俊雄說,在「非典型」子題中就能看見台灣是如此奇怪又充滿驚奇的地方,像台南市菁寮的聖十字架天主堂,1960年由德國神父邀請德國建築師波姆(Gottfried Bohm)興蓋,「波姆1986年得普立茲克建築獎時,我們才發現原來台灣有他的作品。」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建築師林聖峰此次操刀展場設計,他運用曲度不同的透明浪板妝點不同展間,他向中央社記者表示,建築發展備受戰後與解嚴時期影響,因此演化出豐富多變的數十年樣貌,曲面像牆、邊界也像異境,可以隨主題變化與承接空間節奏,也刻意選擇看來一般、廉價、工業的浪板,能隨光線折射產生不同效果。

「摩登生活:台灣建築1949-1983」展明天起在北美館展出至6月30日。(編輯:陳政偉)113032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6